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朝诗人刘禹锡所写的《竹枝词》,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诗人以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巧妙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下一句
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字面意思是说天气现象,同一个城市,东边晴西边雨,不能说晴也不能说雨。晴通情,暗指对对方感情的不确定的感觉,看似没有意思,却又似乎有意思。这跟“春蚕到死丝方尽”里丝通思,有异曲同工之秒。
竹枝词的诗意有哪些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由古代巴蜀地区的民歌演变而来,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竹枝词的诗意,因人而异,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描绘自然风光:竹枝词中有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句,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表达爱情:竹枝词中有许多表达爱情的诗句,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等,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3.反映社会现实:竹枝词中有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句,如“东望武昌云历历,西望夏口雾蒙蒙”等,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4.表现生活情趣:竹枝词中有许多表现生活情趣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竹枝词的诗意清新自然、活泼开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竹枝词全诗及解释
竹枝词》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解释如下: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