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前身是“永嘉乱弹”,它在明万历年间从浙江温州一带传入,到清代中叶,已在浙南地区广泛流传。当时的“乱弹”除演唱一些民间小调外,还吸收了昆腔、高腔、昆腔等腔调和说唱艺术。
越剧是什么地方的剧种
越剧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浙江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越剧源于浙江嵊州起源于清道光、咸丰年间的“永嘉乱弹”,后经吸收诸腔及其他剧种之长而逐步发展起来。
越剧语言质朴,以唱为主,表演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唱腔方面,以越剧传统剧目为基础,吸收了京剧、秦腔、川剧、黄梅戏、评剧、锡剧等剧种的演唱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戏曲唱腔。
越剧唱腔旋律优美、舒展,节奏舒缓、流畅,具有较强的抒情性,特别是在传统剧目中更具有感染力。同时,越剧的音乐曲牌丰富多样,有100多种不同的曲牌曲调。在伴奏方面,以板胡为主奏乐器,以二胡为辅奏乐器。
越剧的唱腔特色
越剧演员的唱腔要具有字正、腔圆、板准的基本功,目的是充分利用技巧的魅力来表现人物的深刻内容,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还要深刻领会越剧曲调的宫系转换、调式复合和音阶转换等技巧,从而使越剧唱腔更优美动听,越剧音乐更悠扬丰富。
其唱腔有多种,随着时代的渐进,己形成了许多神韵各异的流派唱腔,如袁派、戚派和范派等。这些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
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独特的技巧和手法,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尤其是起调、落调、句间和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元素体现了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
在演唱方法上,越剧演员都在唱字、唱声和唱情等方面展现出各自的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流派独特的韵味。
越剧的角色行当
越剧的角色行当随着剧种的发展逐渐演化,从最初的简单到逐渐完善。在剧种初期,由于剧目多以农村中的爱情和婚姻题材的"对子戏"为主,因此主要包括"二小"(小生、小旦)和"三小"(小生、小旦、小丑)行当类型。
随着剧目题材的扩大,行当体制发展为"四柱头",而老旦和花脸的地位相对较低。在20世纪40年代的越剧改革后,严格的行当界限被打破,但仍保持着基本的行当体制,包括六大类角色行当,即小旦、小生、老生、小丑、老旦、大面。
小旦饰演少年和青年女性角色,可进一步细分为悲旦、花旦、闺门旦、花衫、正旦、武旦六种路子。小生则扮演青年男性角色,可分为书生、穷生、官生、武生四种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