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字少伯,他是唐代时期的边塞诗人代表之一。王昌龄擅长写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代表作品有《出塞》、《题僧房》等。
王昌龄的生平事迹
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给王昌龄报仇的人是谁
宰相张镐。
《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死后,没想到宰相张镐却替他报了仇,当时张镐奉命调兵增援睢阳抵抗的张巡,然而张巡死守睢阳数月,最终城陷。近在咫尺的谯郡太守闾丘晓却拥兵自重,迟迟不愿意发兵增援。
等张镐到达时见到睢阳场景,要抓住闾丘晓问罪。闾丘晓以年迈的父母需要奉养求饶。然而张镐却反问:王昌龄的父母谁来养?
最终,张镐将延误军机的闾丘晓绳之以法了,据说张镐与王昌龄并没有什么交集,然而这位内心颇具正义感的宰相却最终为王昌龄报了仇,令人唏嘘。
后人对王昌龄的评价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
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