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亲子阅读 >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2024-01-12 16:16 357

呼兰河传这部小说以描写我国东北农村的生活为背景,以呼兰河流域的农民为主要人物,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命运。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是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山水画和一串悲伤的歌谣。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和暗淡的画面。带我去了呼兰河——号的一个小镇。

作者萧红向我们展示了小城市的人们屈服于传统、迷信、无知、麻木甚至残忍。作者无情地鞭打他们,但也同情他们。

书的开头解释道,东二道街的大泥坑是戏剧的舞台。汽车翻倒了,马卡住了,猪窒息了。所以人们忙着抬车和马。

有人说要拆墙,有人说要种树,但没人说要填坑。也可以看出这些人是多么无知和固执。他们不知道如何顺应社会和命运。这是小城镇人民的悲哀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作者抨击他们没有改变现状,同情他们有限的思想。

书中有一个孩子曾经掉进泥坑,是学校校长的儿子。人们认为是因为学校建在龙王庙里,与龙王相撞,才惩罚了人们。所以即使有些人也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去上学。

可以看出,当人们最需要接受教育、最需要敞开心扉的时候,却过分迷信、不重视教育,这说明人们屈从于传统,愚昧无知。他们也写下了他们可怜和悲伤的想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胡夫家族的重聚媳妇。她只是一个12岁的女孩,应该是最活泼的,但在一个无辜的年龄,她已经是一个妻子,被婆婆虐待,挂了三个月,只是为了让她服从。

可以说,生不如死,就像一个囚犯。甚至在她生病后,人们用各种民间疗法和伟大的神来虐待她,甚至让她在沸水中洗澡和晕倒一次。尽管她很穷,但没有人愿意帮助她。

最后,他悲惨地死去了。但是她的婆婆只爱她自己的钱。作者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们的迷信、无知、麻木和残忍。他还对媳妇团聚表示同情,并批评当时的社会风气极其恶劣。

事实上,小城市的生活并不糟糕,但它们只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创造出来的。

团圆媳妇、王小姐、冯伟最的悲剧都是封建迷信和冷漠造成的。呼兰河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呼兰河传》以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和暗淡的画面描绘了当时的黑暗社会。

它以通俗的故事来批判封建伦理、社会风气、麻木不仁的人性。它让人一口气又一口气,这种情绪久久不能抑制。

呼兰河传一共多少章节

《呼兰河传》共七章,从呼兰河城的风情和格局载入,穿插“我”幼时的回忆,以独立的人物故事谢幕。

第一、二章:主要描写了呼兰河城的布局和城中人的精神面貌。小城在俯瞰的视角下显得更为逼仄简陋,城中居民如行尸走肉般地生活着,没有积极向上的热情,但却无比热衷于信仰鬼神。不大的城,为神鬼服务的庙宇以及活动比正常生活的设施还要多。

第三、四章:主要描写了“我”在呼兰河城生活的回忆,其中有“我”和祖父、祖母温暖的日常,有在后花园玩耍的惬意。除了这些,作者还描写了“我家”的格局,也引出了下几章独立人物的故事。

第五章:主要描写了租住在西南角小偏房的老胡家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小团圆媳妇因为吃饭吃三碗,14岁长的比同龄人高,就被街坊邻居闲言碎语。

她的婆婆管教时被小团圆媳妇反抗,就狠狠地打她了一个月,结果又高又壮的小团圆媳妇病了。她的婆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不然也不会花大价钱给小团圆媳妇治病,虽然是跳大神和各种偏方。小团圆媳妇死了,死在了她的“不守规矩”。

第六章:主要描写了性情古怪的长工有二伯。有二伯工作几十年还是一无所有,喜欢偷鸡摸狗,但又喜欢别人叫他“有二掌柜”。

口齿不清、虚荣、孤苦伶仃、穷困潦倒都是他身上的标签,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为城中居民提供了很多谈资,也在“我”的童年留下了痕迹。

第七章:主要描写了住在草房里,却敢于打破规矩的冯歪嘴子。他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任凭人们奚落,哪怕生活贫穷也依旧平静地生活着。

20世纪20年代,有一座名为呼兰的小城,承载着“我”童年的欢欣悲伤,刻画着城中人的封建愚昧。

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萧红写作《呼兰河传》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而《呼兰河传》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世纪10年代中期前后。

《呼兰河传》单本的创作,于1938年开始于武汉,1940年完成于香港。

1941年底,萧红病危之际要求骆宾基送她北上:萧红要回到家乡去。萧红曾计划写《呼兰河传》的第二部。

上一篇:大脚丫跳芭蕾作者是谁 上一篇:呼兰河传主要内容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