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虽然是通话作品,但是传达的故事意义却是不一般的,这本书出品的时代比较特殊,反应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现状。
稻草人适合几年级孩子看
9-10岁,是国际上普遍认为的儿童成长的重要转折期。
这个阶段,孩子们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开始可以阅读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作品,并知道怎样观察和思考,自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和发展。
《稻草人》中不仅有单纯对儿童纯真天性的歌颂、对少年儿童美好未来的期待与祝福。
还有作者对底层群众的真实困苦生活的揭示,对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和高傲的虚伪者的嘲讽。
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会叶圣陶先生的思想随着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发生转变,故事的主题、创作手法也随之发生的相应转变。
还能从叶圣陶先生透过童话所揭示的人生哲理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感悟到勇气、自信、责任等优良品质,拥有独当一面、劈波斩浪的勇气和能力。
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有着什么样的品质
叶圣陶笔下稻草人有这着善良、忠于职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稻草人》概述:有一个老妇人,她的田里有个稻草人,稻草人为她看守稻田。可是,蛾子在叶子上面下了子。老妇人没看到叶子卷起来了。肉虫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给老夫人警告,可妇夫人不知道。稻草人看到渔妇和鲫鱼很可怜,自己又不能帮他们,就伤心的倒下了。
稻草人即作者自喻,表达了作者同情人民疾苦却爱莫能助的博大的同情心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这是贯穿于全书的,也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弥漫于全篇的悲凉灰暗的调子是那个时代和作者心境的投影。
《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稻草人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一名孩子生了重病,但没有时间去照料的渔妇,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稻草人看着可怜的孩子,自己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火给孩子煮茶喝、自己做成被褥给孩子温暖、夺下害虫口里的粮食去熬粥给孩子吃。
可是,稻草人没有办法,心里虽然很悲痛,也只能一面叹气一面哭,像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还有一位悲惨的女人,丈夫有钱了不是赌钱就是喝酒,把家全败光了,孩子也死,就连她自己都要被丈夫卖了,来到河岸要投河自尽。稻草人十分着急,想救她,拉住她,阻止她寻死。但是它办不到,它承受着比死更难受的痛苦,恨自己无能,不能帮助他人,深深地自责。最终,痛苦的稻草人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