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不少文人或文人出身的官吏擅长书画,他们多以自娱为主,不必如职业画家般为衣食所限而囿于世俗所好的画风,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绘画创作。张择端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能来汴京游学,可见家境较为富裕。
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幼年时期好学,曾前往汴京游学,后改学绘画,宋徽宗时期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主攻绘制界画。其绘制的舟车、桥梁、城郭、市井风格自成一派。
学者普遍认为他在宋政和年间绘制了《金明池争标图》,宋徽宗宣和年间绘制了长卷《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的繁华城市面貌,画作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细致刻画和记录了北宋历史,代表中国写实绘画的高峰。公元1145年张择端离世,享年60岁。
现存张择端真迹仅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其作品深受宋朝理学思想影响,兼备宫廷画院审美与市民阶级趣味。因缺乏史料佐证,其身份、价值存在学术争议。
清明上河图的河是哪个河
《清明上河图》画中所描绘的河历来被认为是汴河。自河南开封市西北的蒗荡渠,经开封、杞县、民权,接商丘民权的甾获渠,流入宁陵、商丘睢阳区、梁园区。
东北经山东曹县南部边界,流入虞城北境,东经夏邑北、永城北,又经安徽省萧北,流入江苏徐州西境,于城北汇入泗水。这一河段又称为“获水”,亦兼丹水之称。
清明上河图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目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幅画长达五米有余,宽却只有不到25厘米,是一幅典型的长卷,画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
清明上河图是由宋徽宗题名,这个题名来自《后汉书·班彪传》,“清明之世”指东汉光武帝年间。当时经过西汉末年的衰落和绿林、赤眉的战乱后,社会逐渐安定,生产恢复,各方面生机勃勃。所以宋徽宗把自己治下的汴京比作光武中兴、太平盛世。就景物描写的清明时节而言,也有一语双关的效果。
“上河”的“上”是方位词。当时开封城市人口近百万,一百多万斤的口粮就靠汴河、蔡河进行漕运,把粮食从苏州等主产区运过来。
所以说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条河对于汴京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地图上汴河居北,处上位,故称上河。所以这幅画是描绘清明盛世中上河一段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