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清明上河图》曾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为绢本、淡设色,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张择端的这幅作品成为了传世名画之一。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了多久
宋张择端用了1年时间绘就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幅画高25厘米半,长525厘米。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景象是春季。
清明上河图画面中的人们穿着薄衣,头戴轻帽,而树木也长出嫩绿的叶子和新芽。画中还出现了一些标志春季的物品,如柳条、草帽、桃花、菜蔬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也是春季分水岭,此时人们已经开始准备春耕和垦荒等农事活动。
清明上河图用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画技,描述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城市景象,热闹的市场、官员的游艇、户外商铺的商业活动、流动的艺人、行人赶路,甚至有很多宠物狗、老鼠、蚂蚁等富有生机和情感的细节描绘。
张择端为了创作清明上河图,走访了很多地方,特别是前往河南的开封城考察,于当地的清明节期间绘制了大量素描和小品,写生了当时的市井风情,然后回到自己的书房进行整理,创作出了这幅现代艺术史上的杰作。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以精致绝伦的工笔描绘了北宋末年徽宗时代首都汴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详实地记录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生活细节等与民生有关的事物和自然景观。
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可以说,每一个人物就有一个故事。为我们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清明上河图》深深影响了明清城市风俗画长卷的构思和构图,这种影响是非常持久的,所以明清两朝一再出现同类题材的风俗画卷。“清明上河“题材也启迪了一些宫廷画家,他们纷纷绘制“繁华图”、“政治风俗画”等,满足了皇家的艺术欣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