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作业辅导  > 语文 >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2024-02-27 13:53 715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作品,从诞生至今,一般都认为该画所描绘的是北宋徽宗时代东京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繁华热闹景象和自然风光。《清明上河图》从描绘的对象上来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人物、动物、物品等三类。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是秋季。

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所着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沐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汴京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以还是可信的。

画中有一农家短篱内长了茄子一类的植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能是清明时节应该有的场景。

画面上有拿扇子的十几个人,有的像是在扇风,也有的好像是拿着扇子在遮阳光,这些都不像是清明时节应该出现的场景。

《清明上河图》整幅画的三大主题

第一,展现了汴京早晨的景象,晨雾朦胧下的小屋和稀疏的树林及早起劳作的百姓。如牵马载着木炭的男仆。

第二,展现了汴京主干河上下,往来穿梭的船只和两岸的繁华景象。如码头的热闹和拥挤过桥的场景,人物形象逼真,神态各异。

第三,主要是展现都市繁华街市的喧嚣与热闹的场景。如各式建筑、亭台楼阁、茶馆、餐馆、旅馆、普通民宅、气派的四合院。将普通文化与贵族风格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

整幅画对于人物、场景、细节的安排与处理恰到好处,有密有散、有复杂、也有简洁,其流动的画风将当时都市生活刻画的栩栩如生。这幅画看似表面繁华,但从官兵懒散、百姓无所事事等细节中,不难看出其实也是一幅繁荣之下的“盛世危图”。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宋代风俗画的“瑰宝”,也有极高的历史、文学价值。

清明上河图画作赏析

1、《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

北宋时期,坊市制度瓦解,工商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催生了以手工业者为代表的新兴市民阶层。据统计,《清明上河图》生动展现了士、农、工、商、道、释、巫、医、学、兵、丐等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生活。

北宋的商业活动已经形成了定点化、行业化和规模化,如医药、器皿、茶肆、酒店、票行、典当、赌局、占卜、车行、运输等行业,这给风俗画家们打开了一扇扇活生生的社会窗口;

街肆中的文武官员、胥吏、士子、兵卒、牙人、商贾、贩夫、僧道、医家、船工、卜巫、艺人、工匠、车夫、力夫、村夫、丐童……各色人等向艺术家们展露出城市的各种表情,其中以力夫的工种最丰富、贩夫的类型最繁杂,这些都构成了艺术家们创作的社会素材。

2、《清明上河图》中的动物

在北宋,驴是较为普遍的运输及骑乘工具,《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有运送酒桶的驴车、拉货的驴车以及供人骑乘的驴等。

马在中国古代不仅是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北宋中后期,政府推行“保马法”、“户马法”,牧马于民,以民户养马来补充官马之不足。《清明上河图》中民用马匹的数量较多,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

《清明上河图》中的牛主要作为耕作与交通工具。同时,养猪吃猪肉已经十分普遍。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在介绍京城东京城内朱雀门外街巷情况时称:“南去即南薰门……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可见当时开封每天猪肉消耗量之大。

在《清明上河图》中城门处可见到穿城而过的骆驼。《清明上河图》中穿城门而过的驼队正是北宋开封城商业贸易繁盛的真实写照。

3、《清明上河图》中的物品

生活用品类。椅、凳等家具在宋代才开始流行并普及,《清明上河图》中画有长凳、交椅、靠背椅等。临河铁铺小摊上售卖刀、钳等各式铁制工具。瓷器在酒肆、茶楼中被广泛使用。商业用途类。

在虹桥四角,立有4根木杆,每根木杆顶上都有一个鸟型之物,唤作“五两”,即由五两重的鸡毛所制,它是一种巧妙的测风仪,通过鸟头的方向即可判断风向。在医铺“赵太丞家”柜台上平放的一把标准的15档算盘,在清明上河图画卷展现的汴河岸边出现了雇主向雇工发放签筹的场面。

船舶类。画中描绘的各类船只生动再现了北宋东京城繁盛与便利的水运交通。全卷以拱桥和大船作为视觉中心,云集了28艘各种类型的船只,其中有11艘漕船、8艘客船、3艘货船和1艘渔船等。宋代已经具备了高超的造船技术,如大船上“人字桅”,又称“可眠式桅杆”,采用的是转轴技术,使之可以卧倒,以便于通过桥梁。

上一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修辞手法 上一篇:次北固山下的意思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