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拖拉磨蹭是很多小孩子都会存在的问题,所以家长一定要理性看待,千万不要采取催促和批评这样的下下策,因为这样只会让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平常心,寻找适合孩子的解决方法,然后慢慢引导。下面就来看看,孩子拖拉磨蹭家长怎么引导吧。
孩子拖拉磨蹭家长怎么引导
1.强化孩子时间观念
一个孩子的时间观念差,才会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做事喜欢拖延。他们平时学习上做作业慢,生活中做其它事情也喜欢拖拉,慢慢悠悠的。因此,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帮助孩子强化时间观念,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规定时间完成。而这些事情必须在生活和学习中方方面面都要有所体现,包括吃饭、学习,哪怕是洗澡,也都有提醒孩子,要在规定时间完成。
2.给孩子制定计划,多出的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
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因为对时间没有概念,不知道自己做一件事要花多长时间,所以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计划表,把每日必做的事都列好,比如每天早上上学前要做的事,几点起床,几点出发,这期间刷牙洗脸多长时间,吃饭多长时间,换衣服多长时间,一件一件列出来。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看看一段时间内到底都能做什么,任何事情一旦细化,就会发现时间其实很紧张,让孩子有了紧迫感,做事就不会再磨蹭了。而多出的时间自由支配,对于孩子来说算是一个奖励,为了奖励,孩子也会加速的。
孩子的作业是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放学回家之后,孩子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写作业,而是跑出去玩,好不容易在家长的催促下写作业了,孩子还非常磨蹭。本来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他非要磨蹭个两三个小时,作业经常是写到半夜。
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家长怎么办
1、不过度负责,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拥有自律的品格,但有时反而是家长太过负责,导致了孩子自律性差。想让孩子养成自律的写作业习惯,家长不能管束太多,而是应该让孩子养成提前做好准备的习惯。在写作业前,自己把涉及的教科书、笔记、作业本准备好,这其实也是写作业的一种仪式感。
2、逐步放权,让孩子有自主选择权。一说到给孩子放权,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的自控力本来就很差,再放权肯定是干脆不写。其实,正是因为父母不相信孩子有自主决策的能力,干预过多,才会让孩子对写作业产生抵触的情绪。
放权的第一步,可以先从选择式提问开始,比如询问孩子:“你想先做语文作业还是数学作业?你自己决定。”让孩子自主选择,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先写数学,再写语文。”并强调由他自己决定,这会让孩子感到被尊重,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驱动性。
3、创造安静环境,让注意力更集中。如果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在一旁看电视、刷剧、聊微信,孩子难免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凭什么爸爸妈妈都在玩,我非得写作业。”
浮躁是一种心理状态的表现,当我们发现孩子有这种状况时,可能孩子正处于学习压力大,缺乏规律作息、家长期望过高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稳定他浮躁的问题,也要多鼓励孩子参加运动锻炼,帮助孩子疏解情绪。
10岁孩子浮躁家长怎么引导
为孩子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想要实现什么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时间表,这有助于孩子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避免分散注意力。
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鼓励孩子进行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活动,如长时间的阅读、运动等,帮助孩子逐步增强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减少浮躁情绪。
鼓励孩子进行体验式学习: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体验式学习机会,如户外探险、科学实验等,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专注、深入地了解事物,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减少浮躁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阅读、音乐、运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放松身心,提高自我价值感,减少浮躁情绪。
生活中,很多孩子的脾气就像火药桶,一点就炸,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不但脾气暴躁,做事还不顾后果,一些孩子一言不合就大发雷霆,摔东西,离家出走,家长十分生气,但又不知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孩子脾气暴躁时家长怎么引导
注意自己的言语。脾气暴躁的家长不止容易脾气爆发,有时候说话也会刺伤孩子,为了不给孩子留下不健康的心理阴影。
多学习。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就要多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爱上学习。而且脾气暴躁的家长更应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接纳并帮助孩子释放情绪。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接住孩子的情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当孩子发脾气时,大部分父母很难做到的一点是看见并感同身受的理解孩子的心情,其实,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允许的、被接纳的,怒气就减少了一半。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孩子学习控制情绪的技巧,如深呼吸、数到十、离开冲突场景等。可以示范并陪伴他们进行这些练习,以便他们将来能够自主地应对暴躁情绪。
拖拉磨蹭是很多孩子的共性,上学出门磨磨唧唧,写作业时候拖拖拉拉,家长的耐心都被孩子一点点给磨灭掉,孩子出现拖拉磨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时间观念差、缺乏信心、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等,家长要想改变孩子这一恶习,就要从多方面下手。
对拖拉磨蹭的孩子怎么教育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比如,孩子出门时表现出拖拉的行为,你就可以提前把他要穿的袜子、鞋子、衣服找好,告诉他穿好了就要出门,同时你也开始穿衣服,穿好后以平静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自己已经穿好衣服要走了。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来帮助孩子提高效率和自律性。例如,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安排时间、完成任务等,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设定明确的目标:为孩子设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给予适当的时间限制,例如完成作业或打扫房间的任务时,可以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框架。这能帮助孩子培养时间管理意识和效率,减少磨蹭。
设立奖惩机制: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孩子及时完成任务并遵守规则,奖励可以是一些小奖品、额外的休息时间或做他喜欢的事情。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而作为家长不要扮演一个控制着的角色,要让孩子在试错中成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通过合理的引导,陪伴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当孩子犯错了家长应该怎么引导
第一,孩子犯错不一定是坏事,不犯错也不一定是好事。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在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一定会犯错,并在犯错的时候承受一些不好的后果,孩子能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后续尽量规避犯相似的错误,其行为能越来越符合社会规范。
而且,孩子犯错之后,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父母如果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方式,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这些引导也会令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往往能有较大的进步。
相反,有些孩子表现非常好、几乎从不犯错,是大人眼中的乖乖仔/乖乖女。他们一直听父母的话,没有明显的叛逆期,其他大人都表示羡慕。但这其实并非好事。如果这部分孩子内心并不是真正的自信和理性,他们长大后往往会显得性格软弱、缺乏主见,很容易被同龄人嘲笑是“妈宝男”“妈宝女”,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
很多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也没有自律能力,归根结底就是不认识自己,很多孩子都会犯一个问题,那就是平时想的多,做的少。如果孩子有这种问题,那肯定是目标不坚定或者不明确。
孩子迷茫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引导
孩子迷茫的主要表现
第一:对未来充满迷茫
这时期很多孩子,对读书的目的迷惑不解,因此没有读书的动力,他们在家迷惑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的态度剪不断理还乱,没有一点思绪,不知道为何读书,但又迫于父母和周边人的压力不得不读。
第二:自我价值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