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中史铁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怀念,深受读者的打动,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这部作品重新审视了生活和态度,更加珍惜每一个当下、更加热爱生命。
我与地坛有多少章节
我与地坛文章分为七节。
第一节写了我与地坛的偶然相遇,这是历经苦难的两个个体的相遇,这荒芜但不衰败的园子和我残疾的身体产生了共鸣,园子成了我逃避现实的精神避难所,园子给了这个经历了人生的大不幸,脾气坏到极点的年轻人一个“宁静的去处”,不只是环境的宁静,更是心灵的宁静。
第二节写他对母亲的怀念,这里面蕴含着我的愧疚和自责。但就像他关于思考那样的宁静,他对母亲的怀念依旧是宁静的,情感的抒发是克制的。一方面是母亲内心的焦灼,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会在园子里发生什么;另一方面是母亲寻找儿子的艰难,那么大一个园子,想要找到她的儿子,“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第三节用了大量的比喻去写园中的四季,这是哲理诗,是作者对园子的细腻观察,是作者对时间的理解与体悟,也是作者对生命的体悟。我在里面看到了生命的“孤独”,比如夏天是“石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
第四节写了作者在园子里遇到的各类人:一对夫妇从中年到暮年;一个爱唱歌的小伙子;一个饮者;一个捕鸟的人;一个女工程师;一个长跑家朋友。作者写了不同人的生活和命运,从他们身上理解着命运的偶然,史铁生观察着他们,也在经由他们观察着自己的命运。
第五节写了一个漂亮而智商有问题的小女孩,进而引发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对这个充满差异的世界的思考。学生都喜欢摘抄“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
第六节作者在与自己的对话中思考了三个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对第一节关于问题的延续。这一节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称不断在“我”和“你”之间跳跃,这种跳跃就是内心分裂的史铁生在与自我内心的对话,经由这样的对话,最后他实现了与自我的和解。
第七节作者以从容的笔调在轮回中找到了解脱。园子里的树不行了,但它身上缠绕着碗口粗的藤萝;牵牛花初开的时节,号角已经吹响。生命就是一个从初来时的好奇,到对生命的执着热恋,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是旭日,是终点也是起点。
我与地坛描写苦难了吗
描写了,史铁生认为宿命是存在的,人的困境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悲观的东西,一切人都有残疾,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写他在地坛中遇到的人的困境,各人都有各人的辛酸与苦难。
比如在长跑方面最有天赋却欠缺机遇的小伙子,天生丽质却有智力方面的缺陷的小姑娘等等,史铁生在地坛中看到形形色色不公的命运与悲苦的经历,在文中多处表达了他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通过这种种的苦难与差异认识到了苦难本身的价值。
我与地坛有什么影响
作品发表后,不但获得作家、文学评论家们的高度评价,更在社会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与地坛的发表堪称整个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它对于60年代后散文文体形成的模式而言是一个大的突破,是90年代散文的重要代表作。此文的影响不限于文坛,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各个阶层的读者那里都引发了震撼、回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