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是孩子上学期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孩子厌学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学习压力大,社交遇阻,家长不正确的教育等,厌学对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走出厌学,否则孩子或将走上辍学的道路。
厌学的孩子会自愈吗
很难。转化厌学的孩子是长期性的工作、十分艰苦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厌学的孩子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家长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和足够的耐心,用心去体贴、感化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真正的转化和帮助厌学的孩子。
许多厌学的孩子往往因为学业压力、强制竞争等原因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怕失望,觉得自己学不会,需要一定的心理引导和帮助,才能调整好学习心态。
长期以来,在教育孩子特别是厌学的孩子问题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家庭、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厌学的孩子,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厌学的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家庭、学校教育。
为此,在厌学的孩子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社会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
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给孩子精神力量,帮助孩子走出厌学,走出迷茫,坚持学习,学习才是孩子的好出路。
初中孩子厌学产生的原因
1、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短缺,学习才能低劣等,使得他们尽管吃苦学习,但收效甚微。学习效果跟不上,遭到来自教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轻视。
2、与人际关系差有关。由于性情的原因,有些孩子人际关系差,常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导致同学们都不喜欢他,然后使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境。
3、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些孩子不明白学习的实在含义,总认为是为父母而学。听到社会上一些关于读书无用的说法,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爱好,甚至产生厌学的心境。
4、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思。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教师、家长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添加学习任务,以致孩子无法承受,然后对学习感到厌恶,甚至产生停学的思维。
5、家庭原因。部分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还有的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强制或逼迫子女学习,从而造成孩子厌学的逆反心理,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6、叛逆期来临,初中生他觉得自己也是个大人了,长辈,老师的话不再具有吸引力,更有甚者他们专门与父母,老师唱反调。如果老师与家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对待他们,会加剧这种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恶化,最终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7、学习动力不足。现在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还可以,父母给孩子提供了非常周全的照顾,孩子没有生活的压力。学生对为什么学习没有清楚的认识,甚至不知道这样的学习到底有什么用处。
孩子厌学不愿意去学校,家长该如何引导
激发孩子内在动力以消除学习倦怠。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首先要帮助孩子分析学习落后的主客观原因,学会正确归因,不要一味地否定自己;再就是帮助孩子从基础较好的科目开始,积累成功体验,激发求知欲望。
提供安全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积极地表达爱意,适时给予温暖的拥抱、安抚的肢体接触和陪伴,这有助于缓解孩子的不安和焦虑情绪。
培养积极思维。教导孩子们用积极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如积极思考开学的好处和机会,让他们看到学校生活带来的新友谊、新知识和新机遇。
树立自信。鼓励式教育,在孩子做出积极努力和取得成就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努力和进步。
提供学习支持。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设定合理的目标,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理解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要期望一开始就完美。
与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向教师反映孩子的情况,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学校是教育的主场,教师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有着专业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家校合作,一方面可以从教学安排上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学校资源,如心理咨询,为孩子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孩子如果不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将来在社会上也难以立足。因此,当孩子面临不想去学校的情绪时,家长可以指导他们如何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并采取行动。这种能力的养成,将让孩子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