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渊源于古老的戏曲艺术,在徽、楚、豫、秦剧的基础上,经过汉水流域人民长期的生活创造,不断融合创新打磨而成。
汉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汉剧因“皮黄合奏”成为国粹京剧形成的重要源头,在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作为汉剧发源发展成熟之地,拥有深厚的汉剧文化沉淀,涌现了余洪元、吴天保、陈伯华等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代表人物。
主要特点是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高亢激越,爽朗流畅。在汉剧中,锣鼓地位不可或缺。它打法多样,分为大打、小打和串打。
汉剧流行在哪些地方
早期汉剧先后传播到南方、北方、东南、西南的广大地区,对京剧、湘剧、粤剧、广东汉剧、闽西汉剧、滇剧等几十个剧种的创生和艺术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在昆腔腔系、高腔腔系、梆子腔系之外,建构了新的声腔系统——皮黄腔系。
汉剧风行一时,科班迭起,产生了数不清的名伶和票友,也成为百姓最主要的庆典、民俗和娱乐方式,当时,汉口最为普遍的待客之道就是听戏。
民国时期,汉剧前身“楚调”、“楚曲”、“汉调”定名为汉剧。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说,京剧剧目很多是从汉剧里搬过来的,如《乌盆记》、《琼林宴》等。京剧早期演员如米应先、余三胜、李六、王洪贵、谭志道等皆出自“汉班”。
汉剧的传承价值
在戏曲发展历史上,汉剧为京剧的形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对川剧、滇剧、桂剧、湘剧、粤剧、赣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研究戏曲板腔体系、戏曲音乐结构演变的重要史料和进行艺术创新的资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地汉剧团急剧减少,至今湖北省境内仅存两个专业汉剧院团,许多剧目和传统技艺正随着老艺人的谢世而失传。2018年11月28日,武汉理工大学的汉剧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