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名人  > 明清名人 > 王阳明和谁是两大圣人

王阳明和谁是两大圣人

2023-10-31 16:49 614

在历史上,人们把"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人称为圣人。在五千年的时间里面,能达到这一水准的,就只有区区两个半人。

王阳明和谁是两大圣人

1、孔子。“立言”,创立儒家学派。儒家是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古代的主流意识。孔子“立德”,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2、王阳明天资异于常人,甚至可以说是百年难以遇到的天才。而曾国藩则是以中等的姿态,凭借能吃苦,能耐得住烦,才在夹缝中开出了一片天地。曾国藩的主要思想也有王阳明有差异。曾国藩的思想是为官服务的。包括“如何做官”“如何做好官”“如何做稳官”。

王阳明却不同。王阳明可以说是有自己的理想,而他当官,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理想而去当的。他发现做官同样满足不了自己的理想的时候,便也会毅然辞官。

王阳明和曾国藩同样都是参加过镇压农民起义,但是两人的目的又是不同,王阳明的行为是稳定了当地的社会秩序,而曾国藩却只是为让皇帝能在座位上坐的更稳定一些。

王阳明想起程朱说的“格物致知”,一草一木都有存在的道理,多观察多思考,才能化繁为简,融会贯通,晓明事理。王阳明找了一个和他一起读书的朋友,在他家后院的竹林中,开始了以竹子为题的“格物”,想格出其中“知”的道理来。

一天,两天,三天,他们一动不动,不吃不喝的盯着竹子,竭尽全力想明白竹子的道理。撑不住了,扑通一声扑倒在地,被拖进内堂喝姜汤去了。王阳明想继续坚持,第七天,他觉得头晕目眩,也扑倒在地了,生病卧床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阳明格竹”。

王阳明的经典语录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9、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10、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1、无私心就是道。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在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唯有知行合一才能达成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行,心外无事,唯有如是,才是真正实事求是。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相当于格物致知,相当于客观规律,相当于认识论,相当于真理。行是指人们的科学实验、经济活动和社会实践,相当于实践论。

只有知与行的合一,认识事物的道理与现实中运用此道理达成道理指向的实践目标时,即实践检验真理时,达成了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知,是明明德,是尊德性而道学问,既包括道德意义上的良知,又包括圆融宇宙人生实相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自性识别善恶。

王阳明的行,是亲民,是运用良知新民教育人民又运用良能服务人民,只有将德行来感召教育人民并在实践中服务人民,不仅要认识,才能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即止于至善。

上一篇: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上一篇:郑成功是郑和的后代吗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