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文化繁盛,唐诗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形式,出现了诗仙,诗圣、诗魔等著名诗人。白居易众多诗人中的一员,他的诗简单朴实、浅显易懂,在我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琵琶行表达了什么
《琵琶行》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诗人联想到了自己,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故被贬的愤懑之情。
《琵琶行》的作者是白居易,诗中描写了歌女的悲惨遭遇,诗中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白居易琵琶行写作背景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
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
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
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
白居易为什么被称为诗王
首先白居易是唐朝留下作品最多的诗人。不同于中唐时期的其他诗风,白居易走出了一条通俗之路。通俗并不损害诗歌的美感,寻常的语言在白居易的笔下变得情趣盎然。
所以留下许多传说故事,说白居易写完诗后会经常读给那些大爷大妈们听,经过不断修改,直到对方听懂为止。
白居易所作诗篇,很多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这和白居易的出身有关。白居易出生卑微,又由于战乱和亲人离世备受打击,而且多次在各地任职却又多次被贬,所以白居易的诗歌大多都是讽刺社会,讽刺当时的统治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