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教育 >  生活 > 偷东西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偷东西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2025-02-20 10:24 882 生活

孩子偷东西是一种不被允许的行为,生活中,很多孩子会出现这种行为,家长要及时制止,并告知孩子这种行为的后果,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家长也要在平时养成节约存钱的好习惯,为孩子们做一个好榜样。

偷东西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内心的匮乏感。心理学上有一个“匮乏感”的概念:如果内心有种不满足,往往会寻求其他的方式来补偿。偷就是匮乏感引发的行为,包括物质匮乏和心理匮乏,后者尤重。

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偷表面看,它是孩子一种错误的行为,实际上都藏着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有的孩子是因为渴望,有的孩子是因为好奇好玩,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得手的成就感等。

表现出自己的勇敢。有些孩子总是愿意在同龄的孩子中表现出自己的勇敢,所以他们尝试这种冒险的偷窃行为,以证明白姬的勇敢无畏。然而,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勇敢”行为是错误的。

模仿同龄人。可能你身边的孩子偷东西,让他们模仿,这就是他们偷东西的原因。这些需要和孩子交流,或者更经常观察孩子和孩子的朋友,总会因为幼儿没有自己的判断力而去模仿别人。

孩子偷钱屡教不改怎么引导

适当的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偷拿家里面的钱,可能是孩子有用到钱的地方,却没有钱,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应当尽量的满足孩子的一些需求,适当的给孩子一些零花钱。

家长要保管好钱财,不要随便放在孩子眼前。教孩子记好收支账目,学会花钱、存钱和理性消费。分清“希望品”与“必需品”,消费“希望品”是锦上添花,“必需品”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另外,家长要满足孩子的合理消费需求,但不能攀比。

灌输正确的金钱观念。告诉孩子金钱来之不易;没有钱应该向父母求助,而不是伸手去偷、去抢;钱要通过正规取得换取等等,给孩子进行理财观念和物权观念的启蒙教育。

跟孩子制定一个规则。比如“每周或每月定期的给一次,如果在此之前花光了,你有一个机会感受那是什么感受以及应该怎么办,比如忍耐一下或者找一件能额外挣钱的事情做。”充当孩子的预算顾问。除非孩子问你,否则不要提供建议。

试着让孩子管钱。有些孩子偷钱是因为好奇心里,这时候家长应该试着将一些钱交给孩子保管,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钱,这些钱孩子可以自由支配,是他的私有物品,这样不仅让孩子有掌管金钱的经历,也培养他们的金钱意识,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观。

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爸妈要尊重并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比如像例子中的新新妈就时时和孩子保持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如果想要,就要问别人能不能给我们,这才是有礼貌的孩子。我希望我们都能做到,好吗?”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金钱观?这些方法很有效

零花钱守时。很固定的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其可以自在的分配,在用钱的方法上要进行必定的引导,让其形成一个正确的用钱观念。

家长要做好模范。家长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进行大手大脚的花钱,必定要做好家长的模范效果,花钱有度,花钱有理才行。

注重生活的细节教育。要有意识让孩子自己管理钱财。比如每周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让他自己支配买文具、零食、玩具等。如果从小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就能学会,哪些东西该买,哪些东西是浪费钱,什么时候可以满足自己,什么时候要学会忍耐。

让孩子体验钱是怎么来的。可以领孩子们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让孩子们知道家长赚钱的不容易。也可以用做家务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赚一些零花钱,但要让孩子知道一做家务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让孩子学会管理金钱。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就可以给孩子们申请一个自己的银行账户,把每年的压岁钱放入到这个账户当中,这里一部分的钱可以让孩子自己支配,比如买玩具等。

上一篇:瞧不起父母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上一篇:小孩看电视上瘾怎么办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