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教育 >  亲子 > 孩子和父母不亲近怎么办

孩子和父母不亲近怎么办

2025-02-08 10:08 129 亲子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家长反映,自己孩子与自己不亲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起青春期心理的变化,与家长沟通不畅以及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等,如何缓和亲子矛盾,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成为家长们关注的重点。

孩子和父母不亲近怎么办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来。如果只有一方在努力,那么关系很难得到改善。因此,我们需要从自己做起,积极主动地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我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重视。我们可以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看电影、玩游戏、做手工等等。

第三,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想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法。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探索世界。

第四,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些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不愿意表达,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通过一些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方式,帮助孩子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五,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自主选择,这对孩子的个人成长非常重要。家长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让孩子有机会自主做出决策,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青春期孩子疏远父母的原因

追求独立与自我实现的冲突。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追求独立性和自我实现,他们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这种追求往往与父母的期望和关心产生冲突,导致孩子选择逃避,与父母的关系逐渐疏远。

代际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差异。父母与子女之间往往存在着沟通障碍,难以理解和接纳彼此的观点和生活方式。这种沟通障碍可能导致双方产生误解和矛盾,从而加剧了关系的疏远。

失望性情感隔离。心理学上,对父母不亲近、有隔阂感的心理隔离机制被称为“失望性情感隔离”。这种情感隔离是心理受到伤害后的一种表现,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当个体一次次失望积累叠加,就会逐渐失去情感链接,不愿意再跟对方接触。

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同龄人群体,希望获得同伴的认可和支持。这种对同伴关系的强烈需求可能导致他们对家庭关系的关注减少。此外,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化也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行为和价值观,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而忽视家庭的重要性。

沟通障碍。沟通障碍是导致青春期孩子对父母冷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可能会觉得与父母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难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父母不能有效地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或避免交流。

家长如何与青春叛逆期孩子相处?需要做到“四个回避”

1、回避针锋相对。家长就要有意识回避和孩子针锋相对,不能用以前的方式去管教和限制他们,要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疏导、引导和开导,用平等相处的方式才能够最大化的避免这种针锋相对。

2、回避糟糕的情绪。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要尽可能回避糟糕的情绪,一方面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另外一方面也要学会疏导孩子的情绪。家长和他们相处,要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情绪稳定下来,多听一听孩子真实的内心想法。

3、回避唠叨不停。青春期的孩子最害怕,也最讨厌家长在自己的跟前没完没了无休无止的唠唠叨叨。这样的唠叨非但起不了积极的作用,还会恶化亲子之间的关系。所以,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一定要避免唠叨不停,一定要学会管住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嘴。

4、回避讲大道理。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不断萌发,独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最讨厌,最烦,老师或家长不停地给他们灌输这样那样的大道理。他们自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根本不需要别人这样去批评教育他们。

上一篇:孩子充钱玩游戏怎么教育孩子 上一篇:孩子看平板上瘾怎么办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