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是一个四字的成语,意思是可以为某事拿出全部的力气,表示做事情的决心。这个成语给人的启示是遇到事情不要害怕,只要有决心,就能把事情做好。赴汤蹈火最早出自的直接来源是《三国志·魏书·刘表传》。
赴汤蹈火的主人公是谁
赴汤蹈火的主人公是嵇康。
赴汤蹈火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奋不顾身,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这个成语在语法上是联合式的,可以作为谓语使用,通常用来比喻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因此,赴汤蹈火是用来表扬和赞许人们在关键时刻能够展现出极高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行为。
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
意思: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感情色彩:赴汤蹈火是褒义词。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成语示例: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有关赴汤蹈火的故事
西汉景帝时,晁错忍御史大夫。由于晁错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加上他有是景帝做太子时的老师,所以景帝非常尊敬他,对他的话总是言听计从。
晁错主张削弱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这使得许多诸侯的利益受损,因此他们对晁错怀恨在心。其中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反叛,把矛头直接对准晁错。
晁错父亲得知儿子的危险处境后,告诫他要少管闲事,可晁错说:“对能打胜仗和坚守城池的人要提拔,对攻破地阵的人要奖励,这样将士才能奔赴汤池、投入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