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三学子而言,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关爱,都会在无形之中对孩子形成一种压力,有适度压力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可能会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一种负面情绪,如何疏导高三孩子情绪?
如何疏导高三孩子情绪
1、结合体验式的团体活动方式
鼓励孩子充分表达情绪,分享高三学习中的喜怒哀乐。
结合绘画的形式,让孩子利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涂鸦出自己的情绪的样子:有的同学描绘为一朵半遮住太阳的乌云,有的是一块压在胸口的石头,有的是套住头脑的袋子让人喘不过气……小组分享以后,发现每一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压力是无所不在的,减轻了对负面情绪的恐惧。
2、帮助孩子接纳情绪
对高三学子而言,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关爱,都会在无形之中对孩子形成一种压力,有适度压力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可能会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一种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积累的多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疏导高三孩子的负面情绪呢?
如何疏导高三孩子的负面情绪?
第一,保持平常心。
家长一言一行,都不要跟平时的正常状况有明显反差,平时怎样,考前仍然怎样,最好不过。人在习惯的场景里活动如鱼得水,换个环境就要重新适应。这时候,一动不如一静,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上策。高考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是重要选择,但不是唯一选择。考得好值得庆幸,考不好也无需过于沮丧,日子还要向前过,生活还将要继续。
第二,降低期待值。
在原有水平线上,往下调一调分数期待。给孩子减负,需要家长实心实意。其实家长应该这样来想,比起高考成绩,孩子本人才是最重要的。想通了这一点,家长就会从心底里认为,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这种情绪会感染孩子,他(她)会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不是焦虑、迫切。
孩子的负面情绪在成长中是必免不了的,小到因为没有得到一颗糖果,或者跟同伴产生冲突,又或者是考了不理想的成绩,都有可能引起孩子负面的情绪,所以让孩子早点认识它,正视它就越能疏导和释放负面的情绪,那么如何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呢?
如何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第一,接纳孩子的负性情绪。
孩子的世界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他们会产生悲伤、生气、愤怒而表现出郁郁寡欢、无理取闹,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家长首先要承认负性情绪的存在,不要在孩子刚刚出现情绪问题时就强力打压下去,这样回避问题只是看起来风平浪静,会在孩子的身上埋下日后问题的根源。
第二,教会孩子感受负性情绪。
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遇到事情出现悲伤、愤怒是正常的,并不是一种该压制的感觉。比如说孩子在别人家玩时弄坏了别人的东西,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小时候也不小心玩坏了朋友的小汽车呢,不过爸爸就和好朋友道歉,并且邀请他下次来爸爸家玩玩具,朋友没有生气反而对下次见面充满期待呢!
高三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心理压力最大的时期,他们即将面临高考,即将走向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所以难免心有忧虑。那么高三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高三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1、不要太看重分数
淡化分数,不进行简单比较。虽然模拟考太重要,家长要通过成绩掌握孩子的情况,但是如果你老把成绩挂在嘴边,无疑增加孩子的负担。
2、发现孩子的优点
尽可能的鼓励,尽可能的发现孩子的优点。一个自信心足的孩子在高三压力要小很多,压力多来自对自己的不够认可,因此,家长引导孩子发现优点,充分肯定自己,哪怕这些优点和学习无关,也是极好的鼓励。
孩子进入青春期,情绪会变得越来越暴躁,稍不顺心可能就会与父母大吵大闹,甚至摔东西,离家出走等,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千万要保持自身的冷静,待孩子情绪稳定时,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教会孩子正确疏解情绪的方法。
孩子情绪不稳定该如何正确引导
首先,保持冷静和耐心是关键。当孩子情绪不稳定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过度反应或指责孩子。用平和的语气与孩子交流,理解他们的感受,并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
其次,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努力维持家庭的和睦。同时,多关注孩子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三,尝试倾听孩子的心声,哪怕他们的话语断断续续或难以表达清楚,也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去捕捉情绪背后的原因。用简单的话语确认他们的感受。
第四,教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也是很有帮助的。例如,教他们识别自己的情绪,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以及寻求帮助等。这样,孩子在面对情绪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
人与人指教相处最重要的便是沟通,然而生活中,很多孩子进入叛逆期后,不愿意父父母交流沟通,有些孩子甚至不愿与父母说话,孩子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与青春期自身变化有关外,也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孩子不沟通如何心理疏导
不要喋喋不休,出现唠叨现象。很多家长喜欢唠叨孩子,一件事说一遍说孩子不听,就开始不停地说,若是孩子出现反抗心理,甚至会出现大声责骂孩子,最后让孩子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听话”。
不要打断孩子说话。在生活中,有不少家长总是喜欢打断孩子说话。当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家长不要随便就去打断孩子,这样做容易打击到孩子的交谈欲望。孩子本来有很多想法,但是被家长打断以后,就会变得缄默,也不愿意再跟家长说话了。
适当放权。对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应该让他们试着自己处理,给予他们管理自己和独自处理问题的机会。孩子会为父母的进一步信任而高兴,并能从中体悟成长。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和个人时间,不要过度干涉他们的生活。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即使你不同意,也要尊重他们的权利。
情绪无处不在,有的时候能起到好的作用,但有的时候也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尤其是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的情绪需要抑制一下,否则很容易和孩子发生冲突。
家长如何控制情绪和孩子沟通
1)观察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在观察着正在发生的各种事情,而且事后还能准确说出观察结果。但这个过程的重点,是怎样将观察和评论二者区分开来,如果不能将二者区分,反而还将其混为一谈,那么产生的也只能是对孩子的批评,极端情况下还会催生逆反心理。
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都属于是评论类,很多人听到这类话后的反应都会询问为什么,如果评论和原因不合预期,就会再进行反驳,这就是逆反心理。父母需要做到的是,陈述事情经过的话语,不添加感情色彩,这样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2)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