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胜心是指敢于竞争、力求取胜、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它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见,孩子有好胜心是一件好事。那么,孩子没有好胜心怎么培养?
孩子没有好胜心怎么培养
1、耐心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家长可以耐心引导,鼓励孩子多学多练,及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家长在培养和引导孩子的好胜心时,特别要注意避免孩子产生妒忌心理,告诉孩子把不伤害他人作为求胜的准则。
2、给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一开始,家长可以故意输给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渐渐也要让孩子尝试“输”的滋味。家长必须创造机会让孩子输,才是智慧的父母。家长应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和比赛,在实践中感受竞争,积累经验,提高适应力和抗挫力。
好胜心是孩子做事取得成功的动力,但是好胜心对孩子而言,有好有坏,需要家长正确引导。因为孩子没有好胜心,做事就会没有动力;孩子好胜心太强,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好胜心不强的孩子怎么培养
1、不要总是期望过高。我们应该对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期望值,既不要过高,也不要不闻不问,总之,尽量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考第一,只要让孩子努力就好。
2、教会孩子面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如果不会面对失败,就很难获得成功,所以,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给孩子鼓励,让他们懂得失败者如果努力,一样可以成为一名成功者。
3、注重培养孩子信心。其实,孩子做事情的信心并不是依靠平时总是获胜而树立起来的,而是遇到问题总能化解,才能树立信心。也就是说,如何能够有效避免失败,才是孩子获得信心的源泉,而不是每次都第一。
4、不去做横向的比较。我们应该对孩子有耐性,特别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或者出现落后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将孩子随便和别人比较,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因为每个孩子从小接触的环境,以及受到的教育不同,所以性格也都是不一样的。但如果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都不积极,总是“安于现状”,那家长就一定要重视起来了。因为适当的好胜心,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和发展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那么,孩子没有好胜心怎么办呢?
孩子没有好胜心怎么办
1.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我们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把父母自身的想法强加都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较为腼腆内向,可以鼓励孩子去学一些拼图、珠算等学术类的东西,如果孩子较为外向开朗,可以鼓励他多多参加表演,积攒经验。我们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孩子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然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
2.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每个孩子的基础不同,智力不同,努力程度也不同,因此,家长要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引导孩子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学习目标有短期、中期、长期三种,短期目标常以周为单位,中期目标以月为单位,长期目标就是每个学期、每学年的进步。
3.鼓励孩子参加竞争性质的比赛,无论输赢都要给予鼓励。孩子竞争心不强,家长可以鼓励他参加竞争,比如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或者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等,激起孩子的斗志,记住无论结果好不好,家长都可以奖励孩子,孩子以后参与竞争的意识会增强。
4.父母巧用“激将法”。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比较“佛系”时,父母不妨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给孩子施加一定的压力,以此激发孩子的进取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具备了一定的“好胜心”,当孩子做事情总爱磨蹭时,父母不妨试着从“反方向”入手。比如孩子不愿意自己收拾东西时,父母可以说:“我收拾东西的速度比你快多了,你肯定比不过我。”通过这种“激将法”的手段,激发孩子的好胜心,从而使孩子的内心产生一种“我一定要更好地完成这件事情”的想法,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孩子做事没有积极性,家长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看一看是否是因为家长为孩子包办太多,导致孩子自主性受挫,做事没有积极性。如果是这样,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变得主动。
孩子没有积极性怎么培养
1、提高孩子的承担能力。孩子年龄小时,家长认为孩子没有承担能力,总是为他包办一切。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如果遇到难题,总是将问题抛给家长,自己不解决,也不用承担责任,慢慢的孩子遇事就会失去积极性,长大后做事也会没主见,承受能力也会差。
培养孩子承担能力,可以从小事做起,比方孩子上学时,可以让孩子自己背书包,锻炼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太依赖家长。
2、让孩子多挑战。许多家长处于对孩子的爱,经常会溺爱孩子,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不愿孩子挑战自我,总认为孩子承受能力差。当孩子生活中缺乏挑战时,慢慢的他就不愿突破自我,做事会缺乏兴趣,没有积极性。
孩子成长中,如果不断的突破自我,能增加自信心,还能增加做事的乐趣。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加比赛,让孩子在比赛中越挫越勇,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没有自信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等,特别是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父母作为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13岁的孩子没有自信怎么培养
1、帮助孩子认识什么是自卑。自卑,顾名思义就是自我评价偏低的意思。在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都可能导致孩子自卑。
比如:其他小孩儿家庭和睦,而自己却生活在满目疮痍的家庭环境里,孩子就会变得自卑;别的孩子都有零花钱,而父母却对自己各位抠门,从来不给一分零花钱,这个时候孩子也会变得自卑。一个人对自己过低的评价,不仅会让自己变得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还容易让自己陷入自卑的危险境地。
2、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自卑的原因。想要解决自卑的难题,我们首先就应该帮助孩子找到自卑的根源在哪里。比如:有的女孩儿越是爱美,但越是不敢表现自己的美;越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注,但越是不敢被人关注。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多参与孩子的生活,多给予孩子的陪伴,成为孩子最为信赖的父母,成为孩子人生路上最为重要的情感导师。当我们对孩子的心思了解得越透彻,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也就会更为得心应手。
当家长每次看到孩子遇到事情,总是犹犹豫豫,没有主见,在一旁总是很着急,恨不得替孩子做决定。生活中胆小没有主见的孩子有很多,家长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
孩子没有主见怎么培养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估,对一个人的成功十分重要。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估计很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
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切忌以怀疑或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如“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
2、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
对此,家长既不能忽视也不可羞辱惩罚。恰当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有的家长说自己孩子好胜心太强了,如果有一次没有得第一,孩子就会哇哇大哭,这让家长很是头疼。按理说,孩子有好胜心是好事,可以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但是好胜心过强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极端,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孩子好胜心太强怎么办
1、树立“输得起”的观念。家长可以以身作则,或让孩子观看一些有关竞争的动画片,用浅显易懂的道理让孩子从小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大人也有许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但失败并不“丢脸”,别为自己的不足而自寻烦恼,只要尽了最大努力就行。
2、给予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竞争无所不在,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例如比赛搭积木、踢球等。一开始,家长可以故意输给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渐渐也要让孩子尝试“输”的滋味。还应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和比赛,在实践中感受竞争,积累经验,提高适应力和抗挫力。
3、放手让孩子多去磨练。在日常生活中不溺爱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很多小孩在家庭中受到过多的保护和过度的照顾,生活需求总是能顺利地得到满足,一碰到些“风风雨雨”就会惊慌失措。因此应更多地给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培养坚强的内心。
4、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输赢,避免极端思想。家长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不要对孩子一时的成败斤斤计较,赢了就把孩子大加夸奖,输了就骂孩子“笨”,责怪、嫌弃孩子。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失败了就爬不起来,要么就争强好胜,非赢不可。所以,很多家长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并来影响孩子,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是一无所获,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