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每次看到孩子遇到事情,总是犹犹豫豫,没有主见,在一旁总是很着急,恨不得替孩子做决定。生活中胆小没有主见的孩子有很多,家长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
孩子没有主见怎么培养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估,对一个人的成功十分重要。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估计很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
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切忌以怀疑或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如“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
2、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
对此,家长既不能忽视也不可羞辱惩罚。恰当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3、家长不要太强势。家长首先要知道平时不可以太要强,一些小事情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完成就好,要对孩子有耐心,不要迫不及待的大包大揽,要注重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信心,从而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4、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对一件事的判断和感受,不要第一时间去否定,而是尊重他,在这种氛围长大的孩子,会时刻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父母无法预见孩子的未来会遇到什么,能做的无非是教会孩子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在生活的难题面前,有主见而不至于手足无措。
孩子没有主见家长常陷入的三个误区
1、觉得孩子天生没有主见。很多家长会觉得“有主见”是个性的附属,认为自家孩子“没有主见”是天生的,其实我们更应该把这件事当作一种可以学习然后到的能力。而真正的变量在于孩子性格不同,学习这种能力的方式和快慢不同。
2、孩子必须做出完美的决定。孩子自主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样还算是“有主见”吗?当然算。孩子自己做主的时候,不需要全部都是正确的、完美的。孩子必须做出“最完美的决定”,这既是家长在面对孩子在做决定时常常会有的偏见,往往也是孩子自己做决策时容易陷入的偏执。
3、支持孩子做决定等于完全放任。让孩子学会自主掌控一些事情,不代表家长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完全放任,无论什么结果都随孩子。
因为孩子年纪还小,认知和能力是有限的,家长应该灵活地为孩子划出一个范围,积极支持孩子决定的同时,也要提醒孩子的“主见”是否合理,及时给予反馈,关键是让孩子在锻炼中逐渐拥有发表“主见”的动力和自主决定的能力。
导致孩子没有主见的原因
1、父母的包办生活。有很多的父母对于孩子过度疼爱,认为孩子年龄还小,很多事情孩子自己做不好。所以,在生活中,父母就会一味包办、代替或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事情。
2、父母不舍得放手。很多父母觉得不管孩子长到多大,都认为孩子应该听自己的。所以给予孩子的关爱与帮助也不会减少,会不断地去干涉孩子的生活。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容易失去主见,同时还可能成为社会上的“巨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