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属于苗族的古老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代表着苗族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芦笙不止在苗族流行,在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的居住地,都很流行,尤其是在壮族、瑶族、仡佬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发展很广。
苗族芦笙的来历和传说
芦笙前身为中原汉族的竽,后唐朝时传入少数民族地区。经过发展变成了芦笙,芦笙是苗族人民生活中最爱的古老乐器之一。
唐朝时贵州的少数民族人民开始制作芦笙,并涌现了不少的优秀芦笙吹奏家。古代进京朝贡者,就曾带着芦笙到宫廷演奏过,得到朝廷官员的高度赞赏。
而芦笙文化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各个领域,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苗族文化的象征,体现着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文化精神面貌、心里素质以及伦理道德等等。
只要有苗族的地方必有芦笙,据民间传说:芦笙在苗族的祖先神告且和告当的古远时代就出现了。
相传那时,告且和告当造出日月后,又从天公那里盗来谷种撒到地里,可惜播种的谷子收成很差,为了解忧,一次告且和告当从山上砍了六根白苦竹扎成一束,放在口中一吹发出了奇特的乐声。
奇怪的是,地里的稻谷在竹管吹出的乐声中,长得十分茂盛,当年获得了大丰收。从此以后,苗家每逢喜庆的日子就吹芦笙。
汉族笙和苗族芦笙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汉族笙和苗族芦笙在定位和外形上存在一些区别。
1.定位
笙,又称芦笙,是簧片与竹管耦合共振而发声的吹奏乐器。而苗族芦笙则是中国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的一种簧管乐器。
2.外形
笙通常由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而苗族芦笙则由16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
综上,汉族笙和苗族芦笙是不一样的。
苗族传统芦笙的特点
苗族传统芦笙,为六管芦笙,沿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响铜簧片气鸣发音,其音准的高低,全凭制作工匠特有的辨音能力来确定,他们手工制作的簧片,就能够使所有的主奏芦笙的音准绝对相同;每组5—7支芦笙合奏,也符合和声学原理。
苗族芦笙由吹管、音斗、笙管和簧片等各个不同的部位所组成。这些构件主要是用芦笙竹(苗族地区的汉语方言中有的亦称之为“苦竹”)、无结逢的杉木树心和经过加工后的钢片等制成。
芦室的音阶排列最为常见的有六管六音、五管六音等。随着时代的进步、芦笙制作技艺的提高,现在的芦笙经过一些苗族演奏家的改造。
除了原来的五管、六管之外,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又有了八管、十二管、十六管和十八管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芦笙乐器在演奏中的艺术表现力。吹管:是一根长约50厘米直接插入音斗的通心短竹,一般为直径约2至3厘米粗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