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利用自己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黄梅戏便是其中之一。
黄梅戏是什么剧种
早期称为怀腔或怀调,一般认为,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黄梅采茶调,后经过“花鼓戏”“青阳调”“徽调”“京剧”等多种地方戏曲艺术的融合,于清朝中后期在安徽安庆地区逐渐成熟,并逐步发扬光大,成为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和知名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主调三大腔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淳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的流派
戏曲流派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区分。地域风格流派划分为四大类:合肥黄梅、 安庆黄梅、湖北黄梅和东南亚黄梅;按演出团体流派的划分,主要有三大阵地:"省黄"、"市黄"和"鄂黄"等。但人们约定俗成地认为,戏曲流派是指表演艺术中的个人流派。
现黄梅戏流派主要指以安庆方言演唱的演员准确的刻画人物形象,并且在唱腔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系,准确细腻地唱出了角色的喜怒哀乐,并传承下来的表演群体或艺术派别。
现有两大主干流派,1953-1986年间第一代:严凤英“严派”和王少舫“王派”;1986-2008年间第二代:黄新德"黄派"、潘启才"潘派";第三代马兰"马派"、吴琼"吴派"和韩再芬"韩派"等。尽管当下派别很多,但主要源流均为两大流派“严派”与“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