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是我们常见的民族乐器,他的声音婉转悠扬,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初学者学习葫芦丝,首先要掌握它的换气方法,葫芦丝簧片在很弱的气流下就可以被推动发声,如果换气方式不对,葫芦丝就容易出现咕音。
葫芦丝怎么换气不出咕音
初学者出现“咕”音一般在音头或音尾。音头出现“咕”音是因为初学者在吹奏葫芦丝的时候,用呼气的方式将气流送入葫芦丝,不是用吐气的方式将气流送入葫芦丝。
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当我们呼出一口气的时候,气头是软的,力度很弱,但已经能够推动葫芦丝发声,于是出现了“咕”音,当继续继续加强气流时,葫芦丝才会发出正常的声音,这就是音头出现“咕”音的原因。
而吐气是嘴里发出一个“吐”字的声音。我们同样可以体会一下,当发“吐”音的时候,气流是爆发式的,一开始气流就有一定的强度和力度,没有呼气时的软气头。当我们用这种方式向葫芦丝送气的时候,使得气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达到了葫芦丝发出正常声音所需的力度和强度,于是,音头的“咕”音就不会出现了。
音尾的“咕”音产生原因跟音头相似,也是因为弱气流推动簧片发声的缘故。
当我们吹完一个音,打算停止向葫芦丝送气的时候,气流并不是突然断掉的,而是逐渐减弱的,只要自己体验一下就可以明显感到这一点。当我们停止呼气的时候,口中的余气还会继续往外吐。无论是逐渐减弱的气流或是口中的余气都会使葫芦丝发出“咕”音。
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在吹完一个音,气流还没有减弱的时候,迅速张开嘴巴,使口中的余气保留在口中不呼出来,使得葫芦丝中的气流呈突然断流的状态,“咕”音就发不出来了。另一个方法是乐曲结束时,将吹嘴从口中迅速拔出。
但是,这两个方法都是要经过练习以后才能奏效。比如,迅速张开嘴巴的同时要保持吸气状态,否则还是会有余气进入葫芦丝;拔出吹嘴时间要跟乐曲结束的时间完全同步。这些都是要经过练习才能做得到。
吹葫芦丝怎样换气
1、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间肌参与进行的一种呼吸形式,有似平时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吸气时横膈膜有些向上收,不能主动地帮助完成呼吸动作,吸气量受到限制,同时由于肋骨支撑,肋间肌的伸缩力受到制约,缺乏弹性,不易控制,因此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和紧张。
2、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又称丹田式呼吸法,它主要依靠膈膜和胸廓下的腹肌和腰肌的运动来完成,它的特点是整个腹腔向外扩张,腹部的肌肉灵活,富有弹性,吸气量较大,但因胸部没有充分的运动,整个腹部运动量过大,也容易使人疲劳。
3、胸腹式呼吸法
胸腹式呼吸法是由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自然结合而成的。这种方法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深呼吸。吸气时,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但气要归丹田;呼气时要求意守丹田,提气自然,使胸腹恢复自然状态。
葫芦丝有气息声怎么处理
葫芦丝有气息有几种原因,首先,可能葫芦丝本身的问题,葫芦丝的簧片是否调整好,还有葫芦丝是否有开裂现象,这些吹奏时都有可能出现气息声。
其次,吹奏葫芦丝有气息声就会产生咕音,要避免产生咕音,当吹奏完一个音节时要快速张嘴释放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