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是元代时期戏曲家,他的作品有戏曲、散曲和散文等类型,马致远代表着元曲的最高成就,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列,被称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的杂剧作品今存15种,散曲120多首,他的作品语言精妙,意境深远。
马致远戏曲代表作
在马致远流传至今的7种杂剧中,《汉宫秋》无疑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中的艺术精品。《汉宫秋》的故事取材于昭君出塞和亲的史实。
自《汉书》的《元帝纪》、《匈奴传》和《后汉书》的《南匈奴列传》以及东汉末年蔡邕的《琴操》卷下《怨旷思惟歌》、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卷二《画工弃市》等开始,历代文人便将之纳入了自己的视野。
当时的文人创作了不少歌舞、说唱、诗词等文学艺术作品,根据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作家对于昭君出塞事件的不同理解,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对之做出了独特的描写和阐释。
马致远汉宫秋的背景和价值
1.历史背景
《汉宫秋》取材于东汉时期昭君出塞的故事,当时西汉国力衰弱,而匈奴逐渐强盛,威胁西汉。为了维持和平,朝廷决定将王昭君献给匈奴王,以缓解紧张局势。然而,昭君在离别之际,心怀怨恨,投江自尽。
2.文学价值
《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中的优秀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马致远的文笔优美,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如描绘场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情感等。该剧的情节曲折,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文化内涵
《汉宫秋》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民族心理,表达了人们对忠诚、贞节等价值的追求。同时,该剧还通过描绘王昭君的形象和命运,表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
4.艺术特色
《汉宫秋》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该剧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其次,马致远善于运用曲词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此外,《汉宫秋》还融入了一些元代特有的艺术元素,如散曲、套曲等,使得作品更具时代特色。
马致远的语言特色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
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用词清丽,风格典雅,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