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时期的中唐,儒家思想开始衰退,佛家、道家思想开始兴起,这也导致了师道思想开始衰颓,很多人更加重视国家政策和社会文化,忽略其他思想。这种现象引起了韩愈的重视,他开始用自己的行为,改变当时人们的看法。
韩愈为什么写师说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是韩愈基于现实所见所闻而发出的感慨,并由此写下那篇著名的《师说》。
《师说》中的“师”是指知识的传播者与人格的塑造者,并且还要兼顾道德修养与人格魅力,所谓以“传道、授业、解惑者”;所谓“道”,指的是儒家之道,并包含一套相对完成的逻辑体系,这与韩愈在“古文运动”时所倡导的“道”如出一辙。
韩愈所说确有其事,但也绝不是全社会所有人都不尊“师道”、都不再找老师学习。在具体语境下,违背“师道”的有一种人最为典型。正如《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这篇文章是基于韩愈的亲身遭遇,据《旧唐书》载:“(韩愈)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复为国子博士。”
时有不尊师的现象发生,韩愈写师说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想要呼吁学生能够尊师重道。
韩愈写师说能说明什么
《师说》这篇文章在韩愈那个时代出现,实际上恰恰从反面说明了当时师道的衰颓,而师道的衰颓其实跟唐朝儒家的衰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儒家是特别重师道的。《礼记·学记》篇中说道,“师,无当于五服”,即在五伦的关系里,“师”没有一个具体的位置,但是“五服弗得不亲”,即如果没有师道,五伦之间的关系就混乱,所以师道是基础。
重建师道在当时并没有成为一种声势浩大的潮流。真正将师道运动与国家政策、社会制度相结合,要到北宋庆历时期。想来也没有什么奇怪,在那时,随着儒学的全面复兴,以儒学为载体的师道必将拥有广阔的舞台。
韩愈的议论文有什么影响
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
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
《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
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