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在越国的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他曾协助越王勾践成功击败吴国,使越国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之一。在战争中,范蠡善于运用兵法,善于调动士气,使越军屡次取得胜利。
范蠡是哪个朝代的人
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公元前536年出生于宛地,因不满楚国的腐朽统治,转而投奔越王勾践,官拜大夫后,邀请楚宛令文种一起辅佐勾践。
公元782年,唐朝唐德宗时期范蠡开始配享武成王庙,被追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宋朝时期,配享武庙。因范蠡善于经营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的商人形象深入人心,逐渐被后世尊之为文财神、商圣等。
后人对范蠡的评价也以赞誉为主。秦朝宰相李斯称赞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东汉学者赵晔评价:范蠡是智臣,勇敢并且善于谋略。南宋思想家黄震说:春秋战国近五百年, 既能建功立业,又可避祸全身,全身而退的人,只有范蠡一个。
范蠡的思想流派
范蠡的思想主要属于楚学。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定陶,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范蠡的人物轶事
1、鸟尽弓藏
范蠡和文种协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勾践要对他们进行封赏。范蠡不仅不接受封赏,并且执意要离开越国。范蠡隐居齐国时,惦记着好友文种,于是悄悄派人给文种送去一封信,信中说到:文种赶快离开越国吧,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
勾践为人阴险,心思复杂。可以和他共患难,但是不能和他同富贵。就像天上的飞鸟被打光之后,多好的弓箭都会被藏起来。兔子被捕杀没有之后,猎犬就会被杀掉。
文种看完信件后,不相信勾践会杀掉自己,但也借口生病不再去上朝。有人诬陷文种有谋逆的心思,于是勾践赏赐给文种一把剑,对他说:你教了我攻打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用了三条就打败了吴国。你还有四条,你替我去先王那里先去尝试一下吧。文种一听就明白了勾践的意思,于是挥剑自杀了。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两个成语就来自于这个故事。通常用来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曾经出过力的人就会被抛弃或者杀掉。
2、泛舟西湖
在越国兵败时,范蠡设计将西施作为政治工具进献给吴王夫差,对其进行魅惑。而吴国被灭后,西施回归越国,重新回到范蠡身边。勾践灭掉吴国时,大摆庆功宴,而此时范蠡看出不能再继续和勾践共事,于是悄悄带上西施,溜出大门,坐上了本就在河边等候的阿得大叔的小木船。
小木船顺着护城河,载着范蠡和西施,一路向太湖划去。二人在太湖附近的五里湖岸边搭了几间茅草屋,便隐姓埋名生活下来。后来他们听说文种被杀的消息,担心被勾践追查到地址,多次迁移隐居地点,而最终因为西施喜爱西湖的风光,二人选择定居在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