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也是我们常常会说到的,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出自《论语》,因此也有些人以为这句话是孔子所说,其实并不然,这句话事实上是曾子所说的。
曾子和孔子什么关系
1、师徒。
2、故事开始于孔子年轻的时候。他是一个渴望学问而又聪明才智出众的年轻人,但他并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可以与之分享心得和交流的朋友。直到有一天,他听说山东有一个聪明过人的学者曾子,于是决定前往山东寻找这位学者。
孔子来到山东后,找到了曾子住所。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孔子被曾子的学识和智慧深深折服。他们开始互相交流心得,讨论各种哲学和道德问题。他们的对话既深刻又生动,就像两颗星星在夜空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子和曾子的友谊越发深厚。他们常常一起研读经书,讨论伦理道德的问题,并互相启发对方。孔子时常说:“曾子是一个真正的朋友,他帮助我成长并且一直支持着我。”
尽管孔子和曾子的友谊坚如磐石,但他们之间也有过争执和分歧。一次,两人就礼仪的问题产生了分歧。虽然他们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疏远对方。相反,他们通过深入讨论和互相尊重的方式解决了分歧,并更加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孔子和曾子的友谊不仅在学问上相互促进,还在人格上互相启迪。他们一起追求道德的完善,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他们相信只有通过教育和修身养性,才能让社会和人民得到真正的进步。
曾子的经典语录
1、得众得国 失众失国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纵观历朝历代,横观整个世界,国家的兴亡,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都是民众。“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道出了治国的基本规律,也体现了曾子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与曾子的这一思想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以民为本,更是根本。
2、大畏民志
曾子把尊重敬服民心民意作为根本,道出了治国就要为民的本质要求。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3、好民之好,恶民之恶
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是社会制度下,唤出“爱民如父母的声音”是多么伟大啊。
4、言信乎群臣,泽施乎百姓
曾子把施恩于民作为治国的最高等级看待,我们的人民政府更应该施恩于民,作为人民的公务员就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
5、执仁立志
从政者执仁立志就是有美德,人们就亲近,千里之外都一样。
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进身步骤,人生追求。它体现的是目标、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也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忧国忧民性格的形成。
孔子的教育思想
1、因材施教的思想。
作为个体的人是有差别的,智力、经验、认识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育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成不变。
2、有教无类的思想。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任何人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学思结合的思想。
只学习不思考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学习不能机械性死学,要消化、思考,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4、学以致用的思想。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没有使用价值的学习毫无意义。知识很多不能都学,学习要以应用为导向。
5、重视道德教育的思想。
德育和智育是教育的两翼,只有智育没有德育,对社会的危险性更大。
6、重视自我反省的思想。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之于个人就像老师之于学习,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省总结,才能矫正自己的不足。
7、强调担当与责任教育的思想。
与知识比起来,责任和担当更重要,教育的首要社会目的就是教人有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