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名人  > 宋元名人 > 苏洵散文的一大特点是

苏洵散文的一大特点是

2023-10-27 17:01 1743

苏洵此人在唐宋八大家当中是最为特殊的一位,他是八人当中官职最低,也是八人当中唯一一个没有考中进士的布衣书生。

苏洵散文的一大特点是

1、带有战国时代纵横家色彩。

2、苏洵散文的语言准确生动、含蓄朴实,同时行文平白晓畅、词语质朴,文章选材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其表达“人性都是避劳苦而乐安逸”这层意思用“若水之走下”来形容,在《六国论》中提到六国败秦的作法不可取时用“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样的语言来比喻。

3、他写自己在京城久久没有得拔擢,忽然听说恩公张方平将返京,便迫切赶到郑州城外迎接。他写道:雪后苦风,晨至郑州,唇黑面烈,僮仆无人色。苏洵在文章的选材上善于选取一些很小的事物或小人物的故事来进行以小见大的创作,将其写作的目的投射到一些普通的人或事物上,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

4、由于苏洵首先学习骈体文而后转向古文,所以在语言风格上注重“意尽言止”特别强调文章的“峻洁”及表达。苏洵的文学结构已非常完善,常见于平凡无奇之中显曲折之妙,他还极具创新精神,主张立意出奇在其行文的开篇,即点明了题旨然后层层深入,以证明其论点。

5、他不但虚心学习古人的文学创作思想,同时并不受前人的约束,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并对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苏洵在其文学创作的早期曾结交一些朋友,同时其人生经历及身份名位的变化也影响着后期文学的创作。

苏洵的代表作

1、《答二任》

鲁人贱夫子,鸣丘指东家。

当时虽未遇,弟子已如麻。

奈何乡闾人,曾不为叹嗟。

区区吴越间,间骨不惮遐。

羽见反不怪,海人等龙蝦。

嗟我何足道,穷居出无车。

昨者入京洛,文章彼人夸。

故旧未肯信,闻之笑呀呀。

独有两任子,知我有足嘉,

远游苦相念,长篇寄芬葩。

我道亦未尔,子得无增加。

贫穷已衰老,短发垂髿髿。

重禄无意取,思治山中畬。

往岁栽苦竹,细密如蒹葭。

庭前三小山,本为山中楂。

当前凿方池,寒泉照谽谺。

玩此可竟日,胡为踏朝衙。

何当子来会,酒食相邀遮。

愿为久相敬,终始无疵瑕。

闲居各无事,数来饮流霞。

2、《云兴于山》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

匪山不仁,天实不顾。

山川我享,为我百诉。

岂不畏天,哀此下土。

班班鸤鸠,谷谷晨号。

天乎未雨,余不告劳。

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3、《有骥在野》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

子不我良,岂无他人。

絷我于厩,乃不我驾。

遇我不终,不如在野。

秃毛于霜,寄肉于狼。

宁彼我伤,人不我顾?

苏洵的人物轶事

1、认墨为糖

据说,苏洵在发愤读书后,他的学习态度与以前截然不同。有一个端午节的早晨,程夫人发现他一直待在书房里,甚至忘了吃早餐。

于是,她特意送去几个粽子和一碟白糖,没有打扰他,就悄悄地离开了。到了中午时分,程夫人收拾盘子时发现,粽子已经被吃光了,而糖碟却原封未动。然而,在砚台周围却留下了一些糯米粒。原来,苏洵太过专注于读书,把砚台当成了糖盘,蘸着粽子的不是糖,而是墨。

2、苏洵教子

苏洵小时候并不喜欢读书,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小时候同样对书本毫无兴趣,整日沉迷于游戏和娱乐活动中。尽管苏洵多次劝说和劝导,但儿子们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苏洵决定采取一种不同的方法来教育儿子。每当苏洵和他的儿子一起玩耍时,他会偷偷地躲在旁边看书。但是,当两个儿子走近时,苏洵会急忙将书收起来。

儿子们觉得父亲一定藏了什么有趣的东西,所以当他们父亲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会偷出书来,好奇地阅读。渐渐地,两兄弟开始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并且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开始主动地探索更多的书籍和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终,苏轼苏辙成为了一代大文学家。他们以才华和智慧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并且承袭了父亲的教育理念,将读书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上一篇:黄庭坚的诗歌被称为 上一篇:王实甫是杂剧四大家吗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