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中国当代作家,曾为第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贾平凹的主要作品
1、《废都》
《废都》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93年首次在《十月》杂志刊载,并于当年6月由北京出版社推出单行本。
《废都》出版后没过多久,就因为“格调低下”被禁,直到2009年,随着思想观念的逐步放开,文学界也少了需索条框束缚,此时《废都》这本被禁了17年的书才被解禁。
2、《白夜》
《白夜》是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一个叫夜郎的小人物的生活来展开。
书中描写了90年代城市变化中的小市民的生存境遇,有为了权力争夺的官场小人物,有为了生存而相互斗争的兄妹情,有为了城市生活在城市中挣扎的外来者。
描绘的市井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顽疾,无一例外地在理性所钩织的迷网中挣扎,呈现出一种病态。亲情的缺失、手足的相残,官场的钩心斗角,爱情的幻灭,他们是一群生活在浮躁的城市中并为它逐渐同化的人们。
3、《高兴》
《高兴》是一部由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于2007年9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贾平凹历时3年创作,关注土地变迁后农民生存状态的一部作品。
小说讲述了陕西农民刘高兴等来自农村的拾荒者的命运,同时涉及城市底层中的各种人群,如乞丐、民工等。这些人在城市中艰难地生存,共同的特点是努力追求理想和爱情。作品采用口述体的第一人称叙述,语言幽默、流畅,易于阅读。
贾平凹以其一贯的慈悲连绵,一贯的继往开来,一贯的淡定笔致打开了一幅令人缀乱或战栗的城市生活画卷,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密布着冲突、错位、荒谬、伤痛、病象重重而又情切至深的当代故事。
贾平凹的创作特点
1、贾平凹的散文有着各种不同的类型,包括游记类、记事类、记人类、笔记类、书信类和序跋类。贾平凹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质朴厚实,铸造大散文的真实之美。以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
2、20世纪80年代初期,贾平凹的作品中充盈着一种空灵静虚之美。作品中描写家乡的人、物、事多呈现出一种古朴的和谐,多是描写粗犷荒芜的西北生活,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悟、苦和恋。
3、如《丑石》《一棵小桃树》《溪》《文竹》等通过写一个事物来寄托他的美学情思。贾平凹散文中所表现的回归于自然、融化于自然以取得人的精神自由。《泉》《木耳》《落叶》都伴着悲剧的情思,最后是发现了不竭的生命暗流,高扬了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
4、贾平凹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一是体现了一种诗意美,对心境形象和生动的客体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二是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精髓,体现了深厚的佛教色彩文化。
5、散文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禅宗文化思想,在写实画散文创作中超脱了实际的内涵,提升散文创作的艺术美。
6、贾平凹的画属于“文人画”,主要特点不在形似,也不在笔墨,而在于精神和趣味。其画作并不为构图、空间及笔墨所限,任性而为,随意自在,却浑然天成,妙趣横生。贾平凹有志于“以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
贾平凹的人物轶事
1、田夫书屋
上世纪70年代,“田夫书屋”是西安颇有名气的私人书店。一天晚饭后,贾平凹帮田夫销售图书,这时鲁迁过来买书,顺手挑选几册名著交给贾平凹。没想到贾平凹说他口头算账(那时无计算器)不行,让鲁迁看着书后价格一一计价。交款时,鲁迁给了他三张拾元人民币。
贾平凹却说,“鲁老师你说找多少钱,我就找你多少钱。”当时贾平凹西北大学校友、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调侃,“平凹走的是群众路线,倒是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呀!”
大伙儿一起送田夫时,贾平凹将手中一沓沓卖书的钱,全部交给田夫。田夫未加清点,便放心地装入提兜里,登上三轮车笑呵呵扬长而去。
2、写在烟盒上的美文
贾平凹多次谈到“多读、多思、多悟,悟!悟!悟!要悟出个性,新东西”,强调“作品要精益求精,作家靠作品说话,把事弄大了(做大做强),社会才会认可。他每晚都熬夜写作到凌晨,怕打扰同宿舍人休息,每次都是晚饭后就洗脸洗脚。
他一边舒服地泡脚,一边拧着眉头思索。突然灵感来了,他马上从上衣兜掏出烟盒,不动声色进入创作境界,默默地密密麻麻速记在烟盒上。
常常是写完了,洗脚水早已冰凉;但他那为生命写作的心,却是热的。此前,有位资深的编辑,将贾平凹写在烟盒上的美文发表后,还引起了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