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极具影响力的圣人,他创办私学,建立儒家学说,对我国古代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孔子提倡“仁”的思想,并将自己的思想贯穿于生活和教学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等众多名言,至今仍是人们学习的重点。
关于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孤,必有邻。
6、礼之用,和为贵。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和老子是什么关系
老子和孔子是师生关系。
1.孔子年轻时,虽已是很有名的老师了,但还是求知若渴,总觉得自己没知识。三十岁时,他离开家乡曲阜,前往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向老子学习道家哲学。孔子谦恭地向老子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2.孔子坚持“有为”,所以提出了仁制,提出了仁义忠孝廉礼耻,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提出了男人的衣服和女人的衣服不能放在一起。
老子坚持“无为”,指出了“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完全是在和孔子唱反调,分明是在指责孔子的“有为”,才是让“大道越来越远离、人们越来越虚伪、亲人之间越来越不和睦、国家越来越昏乱”的根源!他们已经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同时代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两人在思想成就上各不相同,但是由于《史记》中记载了“孔子带着弟子们去拜访老子的事情”,所以后世的人通常说孔子问礼于老子,而孔圣人又说圣人无常师,所以后人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