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名人  > 夏商周朝 >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还是礼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还是礼

2023-10-12 15:22 658

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他,他的思想影响着后人,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还是礼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仁”主张的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主张的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为了校正社会等级秩序,达到尊卑有序。

孔子的思想主张

一、仁治:

“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

二、德治:

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的接受统治。

孔子的“德治”思想:

一是要求统治者必须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削减苛捐杂税,使人民得到宽和惠。

二是注重犯罪的经济原因,认为盗窃的发生在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百姓得不到好处而为,主张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对“不教而杀”。

三、礼治:

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在《论语》一书中有74处记载论礼。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古代的农具,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

四、人治:

在治国的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提出为政在人。孔子认为,在“礼治”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又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统治者能否以身作则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问题,因而他不惜修正周礼的“亲亲”原则,主张让非贵族出身的贤才也能参与国政。后人把这种主张叫做“人治”或“贤人政治”。

孔子的简介

孔子(约公元前551年9月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乡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孔子出身没落贵族,青年时步入鲁国政坛,并开办学校招收弟子。在鲁国政坛沉浮多年的孔子不能为鲁国权贵所容,不得不出走,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离开鲁国十四年,游历数个国家后,孔子仍不能获得机会施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孔子最终回到鲁国,在家乡编订六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公元前479年,孔子在鲁国去世,享年73岁。

孔子在古代被历代王朝以及知识分子尊崇为“圣人”。在其死后的两千多年里,其形象被逐渐神圣化,成为儒家文化的人格象征与图腾,被尊为“至圣先师”。其所编订的六经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经典。孔子生平与学生们的对话被编成《论语》流传至今,其思想被后世奉为士大夫为人处世的准则。

上一篇: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观点的异同 上一篇: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主张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