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是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了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宋史》。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文言文版本: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版本: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司马光的人物成就
1、史学著作
司马光最大的成就是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古代第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始编,到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历时19年。
《资治通鉴》以时间为顺序,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历时1362年,跨越16个朝代。全书294卷、300多万字,分为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2、其他著作
司马光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文集》八十卷、《考异》三十卷、《历年图》七卷、《通历》八十卷、《翰林词草》三卷、《注古文孝经》一卷、《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注老子道德论》二卷、《集注太元经》八卷、《大学中庸义》一卷、《集注扬子》十三卷、《文中子传》一卷、《河外咨目》三卷、《书仪》八卷、《家范》四卷、《续诗话》一卷、《游山行记》十二卷、《医问》七篇、《涑水记闻》十六卷。
3、书法
司马光的书法流传至今的有篆、隶、楷三种书体。现今可见的篆书作品有《富弼墓志铭》、“元祐通宝”制钱铭文二例;隶书作品有《王尚恭墓志》、杭州南屏山 《家人卦》《艮卦》摩崖等六例;楷书作品有《资治通鉴》残稿、《天圣贴》《宁州帖》《神采帖》《自承帖》。另有司马光手书书稿《新壶格》 《七国戏》,杭州南屏山《中庸》摩崖、《乐记》摩崖等,散见于宋人黄伯思 《东观余论》及孙星衍《寰宇访碑录》中,已佚失。
司马光的相关轶事
1、诚信办事
司马光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自己不会。一位婢女帮助他,用热汤顺利将胡核去皮。姐姐问司马光谁帮他做的。司马光说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让他不要说谎。此后,司马光再也不敢说谎。后来,司马光居住在洛阳时,要卖掉一匹马,他特地叮嘱售卖者,这匹马夏季有肺病,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
2、为人低调
司马光不喜欢奢侈华丽,他中了进士后,在闻喜宴上,只有他没有戴红花。同时中举的进士们对他说,不能违背君主的赏赐。司马光这才插上了一枝花。
司马光有一个老仆,一直称呼司马光为“君实秀才”。有一次,苏轼来到司马光府邸,听到仆人的称呼,不禁好笑,戏谑说,司马光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了,大家都称他为“君实相公”。老仆大吃一惊,以后见了司马光,都毕恭毕敬地尊称“君实相公”,并说幸亏得到了苏大学士的教导。司马光跌足长叹,称自己家的老仆,被苏轼教坏了。
3、力荐苏辙
嘉祐六年(1061年),宋仁宗挑选贤良方正、直言上谏者,苏辙对答宋仁宗的策问恳切直白,司马光将他定为三等。翰林院学士范镇却建议降低苏辙的等次。主考官胡宿认为苏辙答非所问,力主废黜他。司马光进言,苏辙有爱君忧国之心,应该给他官职。于是,宋仁宗下诏把苏辙放在末等,任职商州军事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