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与孔子虽相隔百年,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孟子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和发展孔子“仁”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孟子和子思是什么关系
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孟子是子思门人的弟子。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孔子、孟子同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发展并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得到孔子的孙子子思的真传授教。孟子对儒家的思想有了自己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加以自己的思想演变为孟子的儒家文化。
孟子作为亚圣,主要发扬了孔子的“仁”义。一是在强调人的价值性方面进一步做了自己的论证,比如恻隐(仁)、羞恶(义)、恭敬(礼)、辞让(智)等四心,并提出“性善”论。
为什么子思不如孟子
孟子年表里说,孟子约十五岁时,受业于子思门人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终年八十二岁。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可以说,孟子的老师是子思。
孟子的故事
1.孟母三迁:孟母是孟子的母亲,她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为了使孟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孟母先后三次搬家,最终将家安在了一所学堂附近。这个故事体现了孟母对孟子的关爱和教育的重视,也表达了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鱼与熊掌: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他,如果只能选择鱼或熊掌作为食物,他会如何选择。孟子回答说,他会选择熊掌,因为熊掌是贵重的食物,而鱼则较为普通。这个故事传达了孟子重视内在价值和道德修养的思想。
3.舍生取义:在《孟子·告子下》中,孟子提到“舍生取义”的观点,即一个人应该为了正义和道德原则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体现了孟子重视道德修养和价值观的思想。
4.非攻:孟子提倡“非攻”的观念,即反对无谓的战争和侵略。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通过道德和仁政来感化其他国家,而不是通过武力征服。这个故事体现了孟子和平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
5.养气:孟子非常重视个人修养和气质的培养。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气质决定了他的人生成败。孟子提倡“养气”,即通过内在修养和道德实践来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气质。这个故事体现了孟子重视个人修养和人格养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