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以孔孟之道来暗指儒家学说,孔孟之道以“仁”为核心,在教育上注重德育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很高,被后世尊为“亚圣”,他的思想至今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吗
据考证,孟子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前后),大约于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元年)辞世。当孟子出生的时候,孔子已经死了将近100年,当时孔门的弟子没有一个还活着。
1、孟子自己说过:“予未得孔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私淑的意思是没有亲身受教于某人,只是崇仰自认学生而已。孟子不是孔子的学生,他私淑的是什么人也不得而知,从他自己的话来看,他私淑的想必不是什么名人。
《史记。孟荀列传》说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史学家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子思,是孔子的孙子。
以上说法来源于我国著名古文字专家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
2、孟子并非孔子的学生,但这并不影响他深受孔子学说的影响,成为儒学最重要的传人,从而最终成为公认的孔子创立的儒教的第二位大宗师——亚圣。
孔子和孟子相差多少年
孔子和孟子相差179年。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孟子的个人简介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出生于邹城市北凫村,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想把“仁政”的理念推行于国家统治之中,造福于百姓,他在战乱时,周游各国。孟子到齐国宣传自己的学说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接受,于是他离开了齐国。
孟子53岁时来到了魏国,惠王见到孟子就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最反对国君言利,所以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后来魏国齐国发生了战争,后来梁惠王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梁襄王嗣位,孟子不喜欢梁襄王,于是离开了魏国。
孟子于公元前318年再度来到了齐国,孟子受到了齐宣王的礼遇,但是齐宣王只是尊重孟子的德行,并不打算实施他的政治措施,孟子再度离开了齐国。
孟子再游宋时,宋君偃早已自立为王。”孟子说,汤、武行王政,他们的征伐,是从水火中拯救百姓,诛杀残暴的君主,得到天下人的拥护,“而无敌于天下”。“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他又离开了宋国。
不久,孟子回到了鲁国,鲁平公将要去拜访孟子,因为他所宠爱的小臣臧仓说了孟子的坏话,而又改变了主意,孟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是天意所为,于是不再出游。
孟子的思想主要有民本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继承“仁政”,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的“易子而教”思想也是传承了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张,设立学校,进行全民教育。
他还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