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名人  > 夏商周朝 > 孟子的人性论

孟子的人性论

2023-09-21 14:55 512

众所周知,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人性思想与荀子相反,他主张人性本善,对人性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孟子将儒家思想的“仁”发展为“仁政”学说,对宋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子的人性论

性善说是孟子的人性学说。

谓人生而性善。《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又《告子上》:“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肯定道德意识具有先验的性质。

但并非认为人生来即具有“仁、义、礼、智”的道德观念,只是说在人的天赋中存在这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

《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赵岐注:“端,首也。”朱熹注:“端,绪也。”杨伯峻释“端”为“萌芽”。

孟子认为,任何人只要在适当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扩充天赋的善端,“皆可以为尧舜”;“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种人性论观点对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心”与“性”

“心”和“性”,是古代哲学解释自然生命思维特征、性格品质特点的两个重要术语。“性”是心之性,“心”是“性之体”。

用一譬喻:如果糖果是一个实体,那么糖果这个实体就具有甜性。

“心”就好比是这个糖果,“性”好比是这个糖果呈发出来的甜性,由此类比,则我们可以得知:“性”是依靠心的存在而得以显发,“心”则依靠性的显发而得以证实它存在的特点特征。

因而,我们作一般论述时,只提“性”,就涵括了心的存在,讲“性”就说明它是依靠心的存在而彰显出来的特征。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性善说

性善说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提出的一种对人性的一种看法。孟子的“性善说”是在他自己的那套心、性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孟子的性善说是“道德层面”的心性,不是“情欲层面”的心性。

孟子认为道德层面的心性有着内在的仁义规定性在里头。因此,我们把孟子的心、性观弄清楚,实际上也就可以把握到他主张的“性善说”内容。

其心、性观主要有以下两点内容:第一,它是“道德层面”的心性,不是“情欲层面”的心性。第二,这个"道德层面”的心性具有仁义的内在先天规定性。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

《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下》。孟子的主张,应该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有教”,既不排除人之常情,又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物质生存与精神追求都不可废弃。这一点,当然也是符合我们今天的基本观点的。

孟子的学术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包括: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

仁政思想:主张统治者法先王、施行仁政。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道德修养论:以“大丈夫”作为理想人格,主张舍生取义的义利观。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

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上一篇:孟子仁政思想的本质 上一篇:孟子的名言名句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