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已经成为孩子娱乐的重要方式,很多孩子一放学就开始玩手机,丝毫不记得自己的作业和学习,一些孩子则沉迷于手机,不愿意去学校,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认识手机,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小学生玩手机怎么教育才正确
第一、正常地引导而不是抑制
孩子自身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需要成年人来进行适度地指导,许多家长认为干脆没收、或完全不让孩子接触到手机,但这种强制的手段是非常错误的,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虽然从父母那接触不到手机,他可以从同学那借到手机,这样反而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
第二、父母应该做榜样
孩子沉迷玩手机,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一些父母一边限制不给孩子玩,而自己本身就有这样的行为。在家庭中,玩手机的气氛非常重要,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家长必须要控制自己,如果家长自己都没有办法做一个好的榜样,那么,就没有资格对孩子做出限制。
第三、设定适当的规矩
家庭应该设定一些规矩,限制孩子看手机的时间。例如,在饭前或者晚上的时候,可以规定孩子不能看手机。
第四,引导孩子参与其他活动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参加一些户外运动、文化活动或者集体游戏等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孩子体验到不同于虚拟世界的乐趣。
第五、教育孩子理解看手机的危害
过度使用手机不仅会对视力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学习和社交能力。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认识到这些危害,让他们自觉地控制看手机的时间。
智能手机为何容易导致孩子沉迷
一是信息获取方便。
孩子家庭作业中不会的题目,孩子想查找的资料等,只要手机一搜,大多数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方便快捷又不费脑子。甚至,在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利用手机上网课会越来越多。
二是沟通联系方便。
信息社会中,有时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很多时候是家庭离不开孩子。孩子出门,家长都担心孩子安全或联系不到孩子,会主动给孩子配一部手机或一个电话手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想用手机都很难。
三是娱乐功能强大。
目前,手机的娱乐功能已经把以往电视、电脑、CD、MP3、MP4等各种多媒体的的娱乐功能集于一身了。可以说,一机在手各种娱乐可以不重样。再加上目前的各种娱乐软件斗音、头条、微信等各种APP的强烈攻势下,成人尚且不能自制,何况孩子呢?
孩子放学就玩手机,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首先,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合理的放学后时间表,将学习、运动、休息和手机使用等各项活动合理分配。在这个时间表中,明确规定孩子每天可以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内容,避免让他们过度沉迷手机。
其次,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多与家庭成员和朋友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亲情和友情中去。可以组织家庭活动、户外运动或者邀请同学朋友到家里玩耍,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人际关系的温暖和快乐。
第三,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共同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参加社团活动或者一起去旅行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够让孩子在不经意间远离手机,找到新的兴趣爱好。
第四,家长给孩子制定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这句话现在看来用在孩子身上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比较弱,没有规矩就会放逐自己。
最后,给予高质量陪伴,家长以身作则,回到家放下手机,全身心放松自己,参与到孩子的玩耍、聊天中,沉浸到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声中。和孩子沟通互动,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心的爱。同时,还能彼此关爱,互助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