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厌学、躺平的现象,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家长十分着急,想要快速帮助孩子摆脱躺平状态,引导孩子投入到学习中。
在家躺平的孩子怎么办
了解孩子”躺平“的原因。孩子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导致孩子逃避学习选择躺平,可能也是因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目标,没有人生指引,又或者收到外界影响,尤其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引导,导致选择在家躺平。只有找准原因,家长才能够“对症下药”。
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在这里家长要注意,放下架子,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之上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内心真实想法和感受,不要着急去批评和否定孩子,而是要让孩子足够的表达。
帮助孩子设定明确的目标。设定明确的名表,让孩子有奋斗的方向。如同航海中的灯塔一样,为航行的船只指引方向。可以设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通过完成一个个小目标进而完成大目标。
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我们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和选择权,让他们参与家庭事务或学校活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展自己的爱好和技能。同时,我们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规则和期望,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给孩子适当的挑战和反馈。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能力等特点,给他们合适的挑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可能性和乐趣。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地给孩子正向和负向的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或改进方法。
高中的孩子选择躺平是什么心理
1、压力过大。当代青少年面临的学业压力不容小觑。繁重的课业、课外辅导班、频繁的考试,这一切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主旋律。长期处于高压之下,一些青少年开始对这种“成绩决定一切”的价值观产生质疑,进而选择“躺平”,以此作为对过度竞争的一种无声反抗。
2、网络影响。互联网的普及让青少年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无数成功人士的光鲜亮丽。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往往让人感到无力。面对似乎难以企及的社会期待和个人目标,一些青少年可能会选择“躺平”,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3、自我认知的扭曲崩塌。优绩主义构建了一个极为单一的评价体系,成绩和竞赛奖项成为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尺。当孩子长期身处其中,他们的自我认知便被深深扭曲。进而产生躺平心理。
4、纠正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在现实生活里,有一些孩子在学业上躺平,他们厌恶学习、拒绝上学,每天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打游戏、刷抖音、聊微信。这是孩子在用自己对抗父母的方式,放弃父母想要的学习来实现对自我的找寻。
孩子躺平,多次复学失败,家长一定要学会这几点
首先,眼睛“摆烂”,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害怕孩子犯错,不盯着孩子缺点,有时候父母“捂住眼睛”,反而能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摸索和跌倒中成长起来。
其次,嘴巴“摆烂”,学会“闭上嘴”。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受挫、再尝试的过程。有时候,孩子做你觉得不好的事,让他去,闭上嘴,让孩子在错误中才能学会独立思考,有自主决策能力。
再次,手要“摆烂”,做事“懒一点”。家长总是习惯事事亲力亲为,什么都想给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但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失去了自己尝试、自己犯错然后自己成长的机会。
只有家长们“懒”一点,才能把成长的空间真正交还给孩子。
最后,意识要“摆烂”,管下限,不管上限。家长们要知道,“管”孩子,是要给予孩子必要的规范和引导,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思想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