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不能以爱孩子的名义过度管教孩子,否则会让孩子产生不自律、有坏习惯的问题,甚至叛逆、离家出走、辍学,所以有这样情况的家长要改变自己的管教模式。
父母过度管教的表现
1:许多家长过度的关心孩子吃什么,如果孩子确实不吃饭我们可以咨询儿科医生,如果不是那么就没有必要太过多的去担心该吃什么,家长不要变成饭桌上的“控制狂”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思
2:关心孩子的穿衣:首先作为家长不要太过于要求孩子今天穿什么明天穿什么衣服,就算家人认为这样穿不好看,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总是以自己的观点看问题
3:帮助孩已完成家庭作业不是一个好方法,对于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说,父母就不要过于的去干涉他的一个家庭作业,如果给孩子的家庭作业提供过度的帮助的话,会让孩已失去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4:分数是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事情,家长应该关心的是孩子学到了什么?口头表扬他取得很好的成绩,家长不要试图去充当老师的一个角色,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那么我们应该解决问题。
5: 监视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从无确定理由偷看孩子的博客搜查孩子的卧室,专家说搜查孩子的卧室是一种不好的手段,家长可以在远处观察孩子,而不是妨碍孩子在生活中的体验。
6:有些家长要求孩子详细的汇报白天的情况,我觉得除非是出现严重的问题,没有要求孩子向你汇报白天的详细情况。
孩子身上有这些特征,说明你管的太多了
01.完全不自律
父母管得太多,孩子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自律。比如完成作业,只要你不催,他就不动笔,你不在家更是写都不写。
当父母过度控制孩子的一切,包括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时,孩子会逐渐失去自律的能力。
因为他们没有机会面对自己的责任和决策,会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渐渐地他们会变得过度依赖他人的监督和指导。他们习惯了有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一旦没有人指导,他们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久而久之就会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意识到过度管控的负面影响,并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是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让孩子有机会独立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他们才能逐渐建立自信和自主性,不再依赖他人的监督。
02.动手能力差
父母过度管控包办孩子的一切事物,比如孩子七八岁了还喂饭,十岁了还帮他洗澡,这样做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孩子的动手能力差。
很多家长其实都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孩子还小,多替孩子做一点,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自己做。他们忘了生活的能力是需要锻炼的。
03.心理脆弱、叛逆
被父母过度养育的孩子不仅不自律,动手能力差,心理也会特别脆弱。
受到父母过度保护和溺爱的孩子,往往不太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因为在家庭中他们没有经历过平等的互动。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自己去面对一些挫折,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机会。
因此,父母应该适度养育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和适当的挑战,帮助他们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健康发展,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过度教养”的父母会让孩子更焦虑吗
高回应的父母,会把孩子当成生活的中心,认为孩子的需求至高无上,将与孩子相关的活动放在家庭活动的第一优先级;另一种高回应的父母则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永远正确、优秀,从而不能接受学校老师或他人报告的缺点和错误。
另一方面,他们会将自己过度卷入孩子的生活,在各个方面控制孩子的行为。尤其表现为侵入孩子的隐私,比如溜进孩子的房间偷看日记,检查孩子的短信和电话,并趁孩子不注意时突然出现,看孩子在做什么等等。
对孩子过度教养,可能一时间让孩子更爱父母,但是等他们长大之后,问题就来了。因为孩子长大之后,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会去组建自己的家庭,他对爱如何定义、如何输出、如何感受,都和小时候的经历息息相关。
父母应该避免对孩子的过度教养与保护。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足够的心理空间。避免过度教养首先要给孩子空间,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孩子,适当“远子”,要有“孩子是孩子,我们是我们”的边界意识。要让孩子明白,你除了他之外,你也有梦想,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给孩子空间不是放任孩子,而是学会让父母在严与慈之间找到平衡,父母最需要学习的是:在恰当的时候,停下脚步,放下双手,让孩子慢慢往前走,不需要你们,只有他一个人。
带孩子看世界,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与他们一起亲近大自然,把他们的一生当一生看,而不是某一场考试。你快乐了,你的孩子也能快乐;你幸福了,你的孩子才知道什么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