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教育 >  生活 > 16岁的孩子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16岁的孩子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2024-05-28 10:11 917 生活

家庭是孩子的最温暖的避风港,孩子长大后的为人处世和成长阶段的家庭氛围有莫大的关系,成长时足够的“爱”与“温暖”能赋予孩子长大成人后跨越山海、披荆斩棘的力量与勇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倾听他们的声音,是家长需要做的。

16岁的孩子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喜欢抱怨一切

心理学上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是自卑的人,越喜欢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高标准,高要求和远大理想。因为这么做可以缓解他们自卑的情绪。

缺乏安全感的人也有类似的现象,他们通过不断的自我约束,定下严苛的标准和远大的目标。来缓解自身的不安和焦虑。

因此,他们总是抱怨现在的一切还不够好,他们觉得自己能做的更好,这样甚至会给人一种秀优越的感觉。

害怕变化

生活中的任何改变都可能让缺乏安全感的人感到焦虑和不安,包括去改变生活地点,认识新朋友,做没有做过的事情。

他们喜欢买同一个品牌的东西,走同一条路,坐在同一个位置。当他们远离了熟悉的环境时,他们会比常人更容易感到烦躁和焦虑,情绪变化激烈。

想亲近却又不敢亲近的社交恐惧

在此之前,青少年们大多是埋头学习,生活简单无波澜。在进入青少年时期后,身体快速发育,并开始伴有性别特征出现。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没有心理准备青少年们措不及防,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们也非常地好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些变化,会从各种途径去了解,但心里却又怕这些变化会让自己在人群中被当做异类,有的会出现社交恐惧、自卑等心理。他们大部分人会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旦有人在背后窃窃私语,他们都会疑心是否在讨论自己,走到大街上,他们都会感觉好多人都在注视自己,而实际上压根就没有。

重要第三人的看法会对他们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终生。他们一方面从内心想融入群体,渴望被他人接纳,另一方面却又刻意逃避,生怕别人会闲言碎语。他们只会和同龄的同性同学、朋友分享,走得很近,对于异性则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有意疏远。

看似成熟却又不成熟的叛逆心理

一提到青少年,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想到,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会很叛逆,情绪反应很大,易激惹。确实,因为一方面由于青少年们自己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变得身材高大,开始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大人了,自我意识在快速觉醒,内心里希望父母能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尊重他们;

另一方面,由于实际上他们心智还没有发展完善,在考虑问题等方面还略显幼稚,无法让父母放心,父母还是会精心呵护,仍是当做小孩看待。因此,在父母和青少年之间,矛盾就埋下了。

如果父母依然没有觉察到微妙的心理变化,还是按照老方法来处理,就极有可能在他们之间爆发出大战争。当然,很多父母也都能意识到青少年的变化,这时就需要采取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来对待,否则强硬的态度只会引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少年更强硬的反抗,从而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父母天天念叨叛逆。

家长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三条实用建议

1.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而不是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2.提供正确的指导:家长应该提供正确的指导,帮助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提供适当的压力释放方式:家长应该提供适当的压力释放方式,如运动、艺术等,帮助孩子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判断孩子心理健康的五个信号

判断孩子是否出现了心理问题并不容易,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和表现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孩子可能不会主动说出自己的困扰。但是,如果您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情绪、思维、学习和社交等方面,您可能会发现一些异常或持续的迹象,这些迹象可能表明孩子有心理问题。

思维异常:孩子经常或持续地表现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自卑、自责等与现实脱节或不合逻辑的思维,或者思维能力明显下降。

学习异常:孩子经常或持续地表现出学习困难、成绩下降、缺乏动力、逃学等学习方面的问题,而且与智力水平不相符。

社交异常:孩子经常或持续地表现出社交困难、与人沟通不良、缺乏朋友、回避亲人等社交方面的问题,而且与性格特点不相符。

情绪异常:孩子经常或持续地表现出悲伤、焦虑、恐惧、愤怒、兴奋等强烈或不适当的情绪,或者情绪波动很大。

行为异常:孩子经常或持续地表现出攻击性、反抗性、冲动性、退缩性、强迫性等不合理或不适应的行为,或者行为与年龄或发展水平不符。

上一篇:14岁的叛逆期女孩正确引导 上一篇:目睹爸爸打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