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可能是因为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总觉得时间还很多,或者是父母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自己动手的能力,显得孩子做事磨蹭,家长要仔细观察原因,必要的时候好好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做事拖拉磨蹭的孩子怎么教育
1、形成时间观念
很多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都是很模糊的,在他们心里可能感觉五分钟还有很长。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看钟表,还可以买来沙漏,让孩子更了解时间的长短。这样能让孩子产生对时间更直观的印象,然后自己去把握时间。
2、制定合理计划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给孩子列一个合理的时间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孩子每完成一项,让他自己在任务后面打一个勾。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因为心急就包揽孩子的任务,养成他们的依赖心,以为拖拉也没关系,反正有人会帮自己完成。需要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让孩子慢慢养成习惯,以后孩子的生活就会有规律了。
做事拖拉磨蹭是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的情况,作为父母要理性看待,不要一看到孩子出现磨蹭的行为,就会在一旁催促不止,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提高效率,只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那么,孩子做事拖拉怎么教育呢?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教育
1.我们应该理解孩子,降低对孩子的标准,预留一定的时间。我们可以从孩子平时的表现和发展情况,来估算一下孩子做一件事大概需要的时间,提前把时间给留出来。比如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预估孩子起床大概需要15分钟,那么我们就需要早起10-15分钟,把这一段时间留给孩子。由于我们有了心理准备,那么对待孩子就不会那么焦躁不安,孩子内心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避免了每天都是经过大吵之后才会起床。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多给孩子一些信心和耐心,降低对孩子的标准,不要过分的苛责孩子。
2.教会孩子一些技能,陪他练习,进行动作拆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成年人觉的好多事情都非常简单,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却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做起来就是毫无章法,这导致好多孩子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放弃。生活中好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的,忙无目的的去做,只会增添自己的反感和困难,就拿穿鞋为例吧,我们要先帮孩子区分左右脚,然后在教孩子如何把脚套进去,最后就是如何系鞋带了。其实系鞋带也是需要孩子练习好多次的。在学校门口经常看到孩子让父母系鞋带的。还有我们的红领巾,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把一件事情进行拆分,一步一步的去解决问题。家长言传身教,亲自陪着孩子去做,孩子反复练习,最后才能熟能生巧。
3.树立时间观念。给孩子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对于时间的管理更是一件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宝妈们可以教孩子去列计划、列清单。让孩子将时间计划放在自己的脑袋里,这样有了计划他们也就会有一些约束,刚开始实施起来会比较吃力,慢慢就会变好了。
4.多鼓励,少催促。一下子就让孩子改掉拖拉的这个坏习惯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当孩子稍微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宝妈们可以给予孩子一些鼓励,适当的能引起孩子兴趣的奖励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催化剂。因此,对待孩子宝妈们还是应该多鼓励,少催促,催促的多了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呢!
拖拉磨蹭是很多孩子的共性,上学出门磨磨唧唧,写作业时候拖拖拉拉,家长的耐心都被孩子一点点给磨灭掉,孩子出现拖拉磨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时间观念差、缺乏信心、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等,家长要想改变孩子这一恶习,就要从多方面下手。
对拖拉磨蹭的孩子怎么教育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比如,孩子出门时表现出拖拉的行为,你就可以提前把他要穿的袜子、鞋子、衣服找好,告诉他穿好了就要出门,同时你也开始穿衣服,穿好后以平静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自己已经穿好衣服要走了。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来帮助孩子提高效率和自律性。例如,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安排时间、完成任务等,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设定明确的目标:为孩子设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给予适当的时间限制,例如完成作业或打扫房间的任务时,可以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框架。这能帮助孩子培养时间管理意识和效率,减少磨蹭。
设立奖惩机制: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孩子及时完成任务并遵守规则,奖励可以是一些小奖品、额外的休息时间或做他喜欢的事情。
孩子拖延磨蹭的行为,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可能和孩子的习惯有关,拖拉磨蹭的行为也可能和孩子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拖拉磨蹭的行为,都需家长辅助孩子改正。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心急,要慢慢来,对孩子多一点督促,帮助孩子改变不良习惯。
孩子拖拉磨蹭不自律该怎么教育
1、制定计划:有些孩子磨蹭是由于没有制定规律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就会变得漫无目标,不知道该做什么,也就不会很好的利用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和学习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督促孩子完成既定的目标,每次完成一个目标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慢慢形成良好的习惯。
2、建立良好的奖励机制:当孩子完成任务后,给予一些小奖励,例如表扬、物质奖励等等。这可以让孩子对完成任务产生积极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做事的积极性。
3、教育孩子自律: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来帮助他们养成做事情的习惯。父母可以向孩子传授如何制定计划和保持执行力的技能,同时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物质或非物质的奖励帮助奖励习惯建立起来。
4、给予孩子独立的机会: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这可以激发他们的信心,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和学习。同时也可以学习了解适当的放手给自然成长一些空间。
孩子十二岁了,已经是上初中的年级了,可是有些孩子做事情还是比较懒散拖拉,不求上进,对待学习就是无所谓的态度,不管是成绩好,还是成绩差都不重要。孩子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活出了老大爷的感觉,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也是比较发愁的。
12岁孩子懒散拖拉不求上进怎么教育
1、帮助孩子重拾自信。学习的懒惰,心不在焉,学习缺乏自律,这种懒惰源于自信的挫败感。对于这样的孩子,一定要发现他在生活中的长处和优势,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孩子重拾自信。
2、经常与老师交流。与老师讨论制定适合您孩子的学习计划。一步一步做。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先表扬长处,再补短板。
3、制定规则,明确奖惩。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制定生活和学习的基本规则,比如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等。一些基本的生活规则和学习的基本规则,比如按时完成作业和阅读时间。同时与孩子协商建立奖惩制度。
如果违反规则,他们将受到惩罚。如果坚持一段时间没有违反制度,就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制度和规则在孩子心中形成。同时,奖惩机制将进一步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应该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头疼的事情,因为无论家长在一旁多么着急,都影响不了他们,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采取催促打骂的方式,那不仅让孩子加快不了速度,反而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变得越来越拖延。
磨蹭拖拉的孩子怎么教育
1、给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孩子没有时间概念,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对他们来说都一样。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孩子不觉得自己拖拉有什么不好的。想让孩子感受到时间,可以借助一些小道具,例如闹钟。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计划表,慢慢的就能培养出孩子的时间观念。
2、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当你喊不动孩子时,要反思,是否对孩子指令过多、控制过多。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那么,你的意见和提醒,将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孩子有了对自己的掌控感,就会积极主动的做事情了。
3、制定标准。父母可以对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标准,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项活动完成的时间,如:几点起床、几点午睡、晚上几点洗漱等等,用规定好的时间,来限制孩子的拖延症,从而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收起怒气,改为鼓励。孩子磨蹭起来,脾气好的家长也有爆发的时候,但有没有发现?一旦责骂孩子后,他会更磨蹭,一方面是孩子开始分神做不好,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抗拒心理,甚至会出现叛逆。所以,面对孩子磨蹭,一定要收起怒气。当孩子做某一件事做得快时,一定要表扬,多表扬也是为孩子增加动力的一种方式。
孩子拖拉墨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长惯出来的,因为家长包办太多,孩子就会形成习惯性拖延。所以想要孩子改正这一坏习惯,家长必须要把自己解放出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感受到拖延带来的后果,孩子才会去改正。
孩子拖拉墨迹家长怎么教育
1、制定规则。父母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则让孩子执行,如果孩子继续拖延,就要承担必要的后果,当然这个小小的惩罚可以多样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如:出门前,孩子磨磨叽叽,不愿意洗脸、穿衣服,就告诉不去参加那个活动了,也许孩子会哭闹、发脾气,可以倾听、教育,但不要动手帮助完成,让他自己体会完不成多带来的后果。
2、制定标准。父母可以对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标准,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项活动完成的时间,如:几点起床、几点午睡、晚上几点洗漱等等,用规定好的时间,来限制孩子的拖延症,从而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协助解决问题。当孩子觉得一件事有难度,而不愿意去做,从而拖拖拉拉时,父母要充分的了解原因,帮助他分解这件事情的步骤,慢慢指导他自己去完成,告诉他,不要害怕做错了,勇敢尝试,慢慢的树立自信,解决问题。
4、诱导选择。给孩子尽量出选择题,而不是必答题。要问“愿不愿意”,而不是“赶快去”,例如:现在赶快去睡觉!这种语气对孩子的压迫性比较强,虽然有一定威慑力,但会增加孩子的抵触心理,不如提前几分钟,问:再过5分钟,还是10分钟就上床睡觉呢?约定好时间,你只要督促孩子完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