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懒、不想换衣服、也不想洗澡,这么大了没有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家长们为此也是感到无赖,不知道该怎么办?
青春期孩子不讲卫生怎么教育
1、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孩子换洗的脏衣服,挑几件不妨让他自己洗涤,看他有什么办法洗干净。他自己洗不干净时,就会体验到妈妈洗衣服的辛苦了,必然印象深刻。孩子弄脏了地板或房间,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到清洁和整理的过程中,让他知道劳动的辛苦,这样孩子就会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尽量保持整洁了。
2、父母以身作则。父母要先从自身做起,不乱扔乱丢,至少也要将物品放置于他们本来的位置,注意保持洗漱的频率,以及给孩子带来正面的讲解,孩子会在这些行为中学会什么是讲卫生,什么是自己的“面子”。
3、让孩子力所能及的照顾自己。孩子不爱讲卫生,特别是一些大孩子,多数原因就是因为父母过于娇惯了。孩子十几岁了,还不会自己洗一双袜子,洗头发都要妈妈帮忙,每天的洗脸水都要父母给端到脸前等等。
孩子自然早就习惯了父母精心的照顾,就像是皇上一样习惯了别人的伺候,让他们自己动手洗洗涮涮自己照顾自己,那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得,一定要让孩子力所能及的照顾自己,比如根据孩子年龄洗衣服等等。
我们都知道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保持干净整洁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而且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能够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从而让孩子提高抵抗力,变得更加健康。所以家长需要在亲子教育中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才能够让孩子成为人见人爱的乖宝宝。
不讲卫生的孩子怎么教育
1、父母学会放手,爸爸妈妈总有一种孩子还小的顾虑,认为孩子还是小不点,肯定不会做,要不然就怕孩子做不好搞得到处都是,还不如自己做。孩子就因为父母的动手干涉,自己不会做或者懒得做。爸爸妈妈先要肯定孩子的成长,讲卫生也是他们成长必须要经历的一件很好的习惯,这是自身自理的一种体现,爸爸妈妈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否则孩子如何做到学会。
2、让孩子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性,“饭前不洗手,病菌易入口”,孩子每天会接触课本、书包、玩具等各种东西,一天下来,孩子的手上黑乎乎的。要让孩子了解,手上有无数的细菌,如果不洗干净就会把小虫子吃到肚子里,这样就会生病,小虫子最喜欢和小朋友抢好吃的。可以借助社会上的相关宣传活动,例如防流感要求勤洗手等,来教育孩子。
3、随时随地讲卫生,孩子讲卫生不只是在家中,在学校,还要在一些其他的公共场所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做到随时随地讲卫生的好习惯。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大小便,更不能乱涂乱吐,保证室外的干净人人有责,从小做起。家庭中孩子也要与爸爸妈妈一样,为家庭的卫生干净保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不乱扔东西在地板上,保证家庭居室的卫生,也就保持了孩子的卫生。
培养孩子卫生习惯的几个注意事项
孩子的习惯都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养成的,好喜欢如此,坏习惯更是如此。所以父母如果想解决孩子不讲卫生怎么教育的问题,我们以为的说教是没有用的,要以榜样的力量和特殊的实例来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
孩子不讲卫生怎么教育
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喜欢好模仿成人的行为,成人的良好行为是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具体、形象而又直观的示范。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也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给孩子做表率。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需要父母的长期坚持和鼓励。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的锻炼机会。即使孩子学习慢或者不够好,父母也不应该替换他们,因为孩子是通过反复的尝试才取得进步的。
10岁孩子又懒又不讲卫生,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现在的父母过于娇惯孩子了。孩子都上小学四五年级了,还不会洗自己的袜子,洗头发也要家长帮忙,紧张不提醒洗脸刷牙就不会主动去做,那么,这样不讲卫生的孩子该怎么教育呢?
10岁孩子又懒又不讲卫生怎么教育
一旦发现孩子不喜欢讲卫生,比如不洗脸,咬指甲,洗澡就哭闹,用衣服袖子擦鼻涕,挖鼻孔,或者刷牙时间过短等等行为,就一定要及时的教育孩子。
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很简单,就那么几天就可以了,却会让自己一辈子都带着那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也很简单,几天时间就可以,但真的会受益一生。对于孩子不爱讲卫生的坏习惯,全家人一起上阵,绝对不能给予纵容。
孩子在小的时候,并不知道讲卫生的好处,每天洗洗涮涮的确实也怪麻烦的,所以有很多孩子就懒得讲卫生。有那些时间不如多玩一会玩具,或者多看一会儿动画片呢。
对于10岁孩子又懒又不讲卫生的现象,家长一定要及时帮助改正。每天就算强迫性的让孩子讲卫生,你也要让孩子做得好好的。头几天会觉得是强迫的,可过几天孩子自然就成了习惯了。很多人问你说不要逼迫孩子,其实有很多时候,孩子也需要逼迫的。
相信很多家长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出门逛街时,孩子碰到喜欢的玩具非要让父母买,如果家长不妥协,孩子就满地的撒泼打滚,让父母十分无奈。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慢慢再引导孩子。
不讲理的孩子怎么教育
1、等待情绪平复。如果孩子发脾气大哭大闹时,一定要等孩子情绪平静,保持冷静后,在与他去沟通,千万不可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讲道理,在这个时候,他的情绪在主导,理智脑早已经退居二线,在这个时候讲道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且作为家长,在这个时候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可在孩子大哭大闹时你还去责骂他或者是打他,等待情绪平复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得到的效果会大大不同。
2、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帮孩子的情绪命名。用语言帮孩子的情绪命名,是教会孩子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比如,当我们看到孩子脸上挂满了失落、难过的神态,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现在是不是很失望,很难过?”当我们用语言表达出孩子目前的情绪时,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理解,情绪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适当拒绝,不能一味满足。在生活中家长应该学会如何巧妙地拒绝孩子的一些请求,不能事事有求必应,这样孩子在遇到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就会减轻不良行为的发生。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很多孩子放学就玩手机,不学习,也不想社交。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看到沉迷手机的危害,与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帮助孩子降低沉迷风险。
孩子看手机怎么教育
1、尽可能让孩子晚接触电子产品,孩子上学前尽量不要给孩子玩太多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等。
2、尽可能隐藏家中的电子产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尽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3、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要以身作则,除了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只要孩子在身边,都不要轻易的玩手机。
4、不要把电子产品当作奖励,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时,就把电子产品给没收。
初中时期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一些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脾气暴躁,防抗父母等现象,家长要理解孩子,并采取正确的引导措施。
初中孩子怎么教育才正确
做人比技能教育更重要:学校教给孩子学习知识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而家庭从小对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进行影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对孩子许诺要慎重。许诺后我们都要履行诺言,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维护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关注孩子的倾诉:经常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愿意听子女谈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在教育子女时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尤其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切忌使用“笨蛋”、“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
培养和训练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消除家长由于急功近利对子女造成的恐惧,认可和鼓励孩子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课外活动计划、家庭作息时间表,实现自我控制,达到自定目标从而激发孩子自动自发学习的态度和意愿。
尊重孩子:我们不妨在适当的时间坐下来和孩子相互交流,让孩子畅所欲言,给我们提供一些信息,让我们知道孩子的喜怒哀乐。有时意见分歧时,做为家长,是否会去认真考虑孩子的意见比我们的更完善、更妥贴。如果这样,我们就应该放弃自己的意见,大胆采纳孩子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