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很多孩子都听过家长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怎么优秀,自己家的孩子就不听话,家长却不知道就这么几句轻飘飘的话,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多大的影响,如果家长有这种行为,应该反思。
好孩子是怎么教育出来的
1、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从小耳闻目染,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如果对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孩子也会积极进取;父母如果尊敬长辈尊重他人,孩子也会孝敬父母和老师,与人为善;父母如果严格要求自己,孩子也会严于律己。
2、和孩子一起阅读。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事,是给孩子的一种支持,让孩子感到自信。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够让孩子学习很多课外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父母可以在家里和孩子阅读,也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进行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知识无处不在。
3、关注孩子的活动。关注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活动很重要,一般来说孩子的习惯与学习表现紧密相关。父母对孩子不好的表现要及时纠正,防止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歪路。
4、不要过度安排孩子学习。好多父母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的心情迫切,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安排好多作业,安排好多课外辅导班,“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懂,更希望父母能在安排孩子学习的时候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让孩子快乐高效学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相信是每一位家长殷切的希望,当然一个孩子是否优秀,不仅仅是依靠天赋,还要依靠后期的努力,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在这期间,家长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优秀的孩子是怎么教育出来的
1、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没有夫妻不会吵架,因为他们在一起太紧密。就像舌头跟牙齿都会咬到,夫妻天天在一起难免会有摩擦,这是正常的。只不过一要发脾气了,到房间里去,把门关起来,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因为孩子会很难堪,他不晓得怎么样才好。
2、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把你的理想强加给他。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可是很多家长却以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孩子选择要走的路。初心虽然是好的,可是孩子却失去了选择自己理想生活的主动权。
3、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家长从一开始就盯着孩子写作业,孩子会认为学习是家长的事,从而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驱力。家长要做的是信赖孩子,相信孩子自己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相比于每天批评孩子不学习,信赖能给他更多的动力,孩子也懂得不应该辜负信赖自己的人。
4、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有的孩子成绩中等,但是想象力丰富,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很强,自理能力很强,只要发挥优势,一样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光发热。
有的孩子比较自私,只知道一味的从父母那里索取,遇到别人帮助过他,也不懂得感恩,最后导致身边朋友越来越少,那么我们就聊一下,不知感恩的孩子是怎么教育出来的呢?
不知感恩的孩子是怎么教育出来的
1.家长包办
在中国有很多家庭都是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然后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孩子就认为家长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也就不会去感恩,他们也就不懂得感恩。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觉得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自己不需要去感谢他们,都是他们应该为自己做的。在一个家庭里,家长会以孩子为中心,但是在外面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以这个孩子为中心,所以说家长包办其实是并不好的,他们会让孩子太过于依赖家里,也太过于自私。孩子根本不懂得承担,根本不会去体谅别人,所以他们也都学不会感恩,也就不会感恩。很正常,在孩子看来,他们不会为了一个本就应该别人做的事去感恩。
2.社会影响
大家都这样,现在老人跌倒以后,扶与不扶,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因为如果你扶起这个老人,老人很有可能就讹人,但是你如果你不扶这个老人的话,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做人不太好,不太道德,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是很迷茫的。这也是社会影响很重要的一方面,社会并没有教会孩子感恩,所以孩子也就不太会感恩。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相当于种树一样,想要枝繁叶茂,就需要多下功夫,悉心培养。所以想要孩子成长为一位有知识、有文化、有礼貌、有品德的好青年,就需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多注重培养。
做父母怎么教育好孩子
1、在思想上,宜平等勿凌人。应当把自己的孩子当朋友,不要因为孩子要依靠父母抚养,就可以随意斥责或打骂。这样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与孤僻性格,也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父母喜欢的活动也让孩子参与,而父母要求孩子不做的事,自己也最好不做。
2、在行动上,宜诱导勿控制。孩子的行为常有随意性与多变性,因此,父母要经常诱导孩子的言行,使孩子既感到自由,又不失过分。如:孩子玩玩具,应尽量满足供应,但在每次玩完后应教孩子把玩具收拾好,而不能怕玩具散落满地就不让孩子玩。
3、在方法上,宜明理勿强迫。孩子虽然在各方面还尚未成熟,但简单的道理是会明白的,不能过低估计孩子的理解水平。特别是在孩子犯无知之过时,更要求父母在责骂之余,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之知错,并有所改。不讲明道理的强迫孩子改,往往使孩子心里不服气。
4、在教育上,宜启发勿压制。孩子对世界特别好奇,他们的追问有时会抵得上“十万个为什么”。而对如此求知的孩子,父母应该感到高兴,不可视之厌烦,处处压制,那样会磨灭孩子那脆弱的求知欲。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采取启发的方式,尽自己所知讲解。
由于近几年的离婚率在慢慢上升,抚养孩子的任务也慢慢落到一个人肩膀上,孩子也由于缺少父爱/母爱导致性格越来越自卑,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单亲家庭怎么教育好孩子呢?
单亲家庭怎么教育好孩子
1.不要诋毁对方
大多数夫妻离婚后,很容易就变成反目成仇的状态。如果不是必要的话,建议父母们不要闹得太大,以免影响到孩子。因为对方也是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对方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亲人。如果在离婚之后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的话,就可能会把大人之间的仇恨牵扯到孩子的身上,这会让孩子产生畸形的思想观念。
2.双方都要多和孩子表达爱
单亲家庭的孩子确实会缺少安全感,也会变得敏感和多疑。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靠着父母的关爱慢慢消除的。即使自己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父母们也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给孩子足够的爱,因为这样能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其实是不缺少哪一个父母的,爸爸/妈妈即使不和住在一起但是他们也是爱自己的。多给孩子陪伴和关爱是单亲父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要用言语和行动上的关怀去让孩子能够切实的感觉到父母的爱,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好的发展。
对家长们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良好的性格,因为好的性格是情商的一部分。从长远发展来看,好的性格可以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那么,怎么教育好孩子养成好性格呢?
怎么教育好孩子养成好性格:
1、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性格内在表现,如活泼开朗,意志刚强,性格懦弱,粗暴无理,往往与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活泼开朗的孩子极易接受教育和引导,又喜欢阅读,从小接受知识面越宽,孩子的认知与理解能力越强,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同龄人具有各方面的优势,自信心也很不错。反之,那些经常被父母批评与责罚的孩子,往往会阻碍孩子的正常认知发展,生活和学习态度很容易变的消极,这样的孩子在接受教育方面明显缓慢,制约着自信心的发展。
2、受与父母和伙伴关系的影响明显。有些性格内向的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非常少,这对孩子口语发展非常不利。内向型性格的孩子话语少,和伙伴在一起时,话明显也少,这结孩子的社交发展则明显不利。如果家长知道孩子口语发展决定着孩子的社交能力,那你就需要平时尽可能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性格慢慢变的外向。孩子与伙伴在一起时,综合能力强的孩子,往往能表现出组织指挥能力,可以组织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明确游戏规则,监督大家遵守规则的情况。孩子就在玩耍中使性格不断得到发展,那些善于与小伙伴分享的孩子,易被小伙伴接纳、信任、喜爱。相反,自私冷漠寡言少语的孩子则极容易被小伙伴们排斥,性格会变的偏激,易有攻击性。
3、好的习惯培养,能决定着性格的走向。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培养孩子有良好的性格,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好习惯。只要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家里有生活作息时间表,全家人都建立起稳定的生活节奏,则能让孩子在秩序感方面得到较好的培养。
4、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性格,不断矫正孩子性格中的缺点。对于一个人来讲,性格在童年期便被家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对于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在家庭里易得到父母的喜欢与尊重。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小事,通过持续的肯定与鼓励,或赞美,或适当批评,或合理引导与启发,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性格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通过有目标的矫正,慢慢会让孩子性格温和,少了一些偏激,乐于与人分享与合作,胸襟豁达开朗,不斤斤计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懒惰自私自利的行为,有时候甚至不懂感恩。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不开,如错误的示范、过度溺爱孩子等,对于这种的情况,家长不要急着指责孩子,或者是站在道德点上批判孩子,而是应该正确引导孩子。
对于自私的孩子怎么教育
和孩子讲明道理。家长遇到孩子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讲明白道理,让孩子明白自私自利是不会被别人喜欢的,也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你玩。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当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家长需要多引导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分享给小朋友们,让孩子在分享当中体会到了快乐,这样能够改掉孩子自私自利的坏习惯,这样孩子在未来的成长当中,才能够越来越好。
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生活中,如果这个孩子受到他人的帮助,对他人说了谢谢,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也是这个孩子真懂得感恩。其实感恩之心的培养,就是在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上面,我们也应该从小事当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告诉孩子当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就要懂得感恩。
让孩子懂得“社会交换”。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温床,心中有无止境的欲望,自私便很容易产生。其实说到底,我们做什么事情,不是为了让自己高兴呢?就算是助人,也是助人“为乐”,并不是真的完全无私奉献的。如果助人很痛苦,还不停地助人,我们会说这人心理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