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成长启蒙和性格塑造都会造成影响,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心理发育、学习教育、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问题。下面为大家讲解下,留守儿童缺爱的表现,希望大家对这些特殊人群给予关爱。
留守儿童缺爱的表现
1、异常懂事。很多家长都喜欢懂事、听话的孩子,但是,大多数家长可能不知道,这样的孩子可能是因为缺爱,怕被父母讨厌或者抛弃,才会表现的很懂事。留守儿童,或是父母比较强势的孩子,看到爸妈都会很亲切的问好,或者是总会顾忌大人的想法,这其实是孩子缺爱的表现。
2、懂得察言观色。如果孩子在说话做事的时候,总是根据别人的眼色行事,懂得如何讨人欢心,如何不惹人生气,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加“早熟”,那么,父母应该反思自己平时是不是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或者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过严厉,以至于让孩子没有了安全感,只能通过“察言观色”来保护自己。
3、爱捣乱吸引注意。从小缺爱的留守儿童,内心渴望被父母关注和疼爱,就会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或者反常的动作来引起家长的注意。遇到这样的孩子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给孩子的关注不够,所以才让孩子养成了这种性格。
4、内心敏感,警惕性极高。缺爱的人,总是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即便是他人没有恶意,在他们内心深处总是会自动竖起一道屏障。内心非常敏感,外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就会让他们非常不舒服。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很容易在叛逆期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家长与留守儿童的正常交流,成为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条件。
留守儿童父母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
建立亲密关系:尽可能地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保持联系,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例如运动、音乐、绘画等,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提供学习支持:尽可能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支持,例如购买适合孩子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或者提供在线学习资源。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例如制定学习计划、规划时间、管理情绪等。
短期缺爱似乎对孩子的影响不会太大,家长也很容易就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而忽视。但是长期缺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缺乏安全感,并变得容易烦躁和冲动,甚至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当孩子有以下几种表现时,就说明孩子严重缺爱了。
内心严重缺爱的孩子表现
一、越来越黏人。当家长想清静下来工作时,孩子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办法,试让家长分心,并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其实这就是孩子“求爱”的信号。这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停下手上的事,搂一下孩子,抚摸一下孩子的头,亲一下孩子的小脸蛋,耐心的向他解释,家长是为了让他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努力的工作。
二、故意扔东西。孩子故意把东西扔乱,甚至弄得家里地上到处都是纸屑,玩具等。这种行为是因为,孩子想要看到家长不得不费劲收拾地面的样子,甚至是冲他发脾气的样子。此时,孩子会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并且暗暗想:“让你不理我,哼。”
三、耍小心思大喊大叫。孩子变得越来越会耍小心思了,他不直接和家长发生冲突,但会弄出一些让家长觉得十分麻烦的事情。比如把油倒在地上,在墙上乱画,把家长经常用的东西藏起来。另外孩子大喊大叫,并发出奇怪的声音,让家长十分烦躁,忍不住对他进行劝说教导,这才是他的目的。
四、有暴力倾向。孩子变得越来越暴躁,越来越暴力。比如家长说什么她都不听,喜欢唱反调,乱砸东西,暴力拆解玩具,或者用椅子砸地面的瓷砖。实际上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一样,缺爱的表现也因人而异,但万变不离其中,家长再忙也应该及时给孩子“补补爱”。
现如今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不少家庭带来了问题,引发了很多的矛盾,留守儿童也是会沉迷手机,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家长多观察孩子的生活,多反思自己的问题,多关注孩子的需求,好好培养孩子健康长大,不要缺失孩子的成长。
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原因
1、孩子缺乏自制力。有的孩子年纪比较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观念以及强大的自制力。他在玩手机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短暂的快乐。但是网上有句话说得好:“一时沉迷一时爽,一直沉迷一直爽”。
有的孩子为了使这种短暂的快乐得以持续,于是便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到了手机上,利用这种空虚且虚无缥缈的快乐满足自己。即使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因为缺乏自制力,孩子还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2、缺少父母的监督与约束。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缺少父母的监督与约束。有的家庭当中父母都是双职工,平时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很少会去关注孩子的成长,更不要提监督和约束孩子的行为。
在父母这种放养式的教育模式之下,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就比如受到手机中各个软件的诱惑而沉迷其中。
有些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总会认为别人的能力都比自己强,经常会打“退堂鼓”,其实孩子的这种想法也是其缺乏自信心,自卑的一种表现。
儿童自卑的表现与应对
1、追求表扬。自卑就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所以孩子会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来获取家长认同与自我认同与自我价值感的体现。
2、说话声音很小,不敢看陌生人眼睛。自卑的孩子,说话声音往往很小,怕说错,怕被嘲笑,没底气。走路很慢,遇人习惯低头,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说话,眼神躲闪。人的眼睛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自信的人敢于直视对方的眼睛,并且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自卑的孩子则不然。
3、害怕人多的场合,选东西都是拿别人剩下的。孩子往往表达都是最直接的,想要什么都会直接说,但如果一个孩子长时间以来,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担心别人生气、害怕别人失望,那么这个孩子不是“懂事的”而是“自卑的”。
4、爱找别人茬。在我们周围,有些孩子总喜欢挑别人的刺。比如别人说了一个笑话,他总能从里面找出一些不合逻辑的地方,然后反驳和嘲笑别人。这些孩子往往是在生活中缺乏自卑,所以只能从语言上讨便宜,以此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很多女生在原生家庭中没有被满足情感需求。比如,该被父母关心的时候没有被关心,就连伤心的时候,父母都没有安慰过她们。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缺爱的性格,作为家长要详细了解下原生家庭缺爱的女孩的表现,才能更好纠正孩子现在的不良情绪。
原生家庭缺爱的女孩的表现
1、不自信,自我价值感偏低。在人群中,她总是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样,每当别人肯定她,她都没有办法欣然接受,反而只会显得很别扭,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一个原生家庭不好的人,大都是如此,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和关注,所以长大后,根本就没有办法正确认识自己,总是本能地就会贬低自己,觉得自己很糟糕。
2、缺乏安全感,不懂爱自己。原生家庭不好的人,内心大都很孱弱。她总是不知道该要怎么样去和自己相处,总是舍不得为自己付出,反而经常都喜欢毫无保留地去成全别人。和这个世界相处时,她总是习惯于讨好所有人,却唯独忘记要讨好自己。
3、个性冷漠。如果都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很容易引起性格孤僻,缺少依赖感和安全感。在长大后多表现为个性冷漠,不愿与人接触,更习惯于同自己交流。喜欢独来独往,在他的思想认知里自己本身就是常常被人忽略的存在。对待问题不会寻求他人的帮助,鲜少建立人际交流,心中充满了孤独感。
当孩子是讨好型人格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改变此现状。要先了解孩子形成这种人格的原因,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改变孩子的性格。同时家长还要多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克服情绪障碍,让孩子摆脱讨好型人格。
儿童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1、被吼后孩子低眉顺眼,选择妥协讨好,不懂反抗,还选择讨好对方,这是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的典型表现。有时候,很多家长都把这种行为,误会成了懂事。比如,有的家长吼孩子,还动手打孩子,但孩子却反过来紧紧抱住爸妈,不停道歉。哪怕错的是家长,孩子也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只为了止息这场打骂风波。
2、渴望被爱。讨好型人格的人渴望被爱,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缺少父母的爱和陪伴,留下了心理阴影,导致他们无比渴望被爱,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很多时候,哪怕别人给出一丁点、出于礼貌的关怀,也会让他们受宠若惊,并十倍百倍的回报。
3、不懂得拒绝。即使再不喜欢,再不情愿,也从来不说“不”。他们完全不懂得拒绝别人,在别人眼里是个典型的“老好人”,“好说话”,脾气好,性格好。实际上,这些孩子都在委屈自己,哪怕困难全都留给了自己,也会咬牙忍住,表面看云淡风轻,内心却非常压抑。
4、不敢提要求。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不敢向别人提要求,甚至包括最亲近最信赖的父母。实际上,很多人形成这种人格,父母都要负起一定责任。很多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一开始也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尝试向父母提自己的要求,比如看上一个喜欢的玩具想要得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