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很多时候孩子是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此时的孩子独立意识超强,还有很严重的叛逆心理,所以家长在与他们沟通的时候,掌握一些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和孩子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1、关心的眼神。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2、多使用短句。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3、语调有变化。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说话的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来注意倾听。
4、内容要具体。说话的内容要具体,而且是说现在的事,否则孩子提不起足够的兴趣来交流。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灵药,只有跟孩子做好沟通工作,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从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但如果孩子拒绝跟父母沟通,不仅仅会让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差,甚至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那么,孩子不跟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呢?
孩子不跟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1.与孩子沟通中缺乏平等。与孩子平等沟通是很多家长都很容易忽略的事情。当孩子和你表达一些想法的时候,作为家长的你肯定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还小孩,你懂什么?这样的话不仅会挫伤孩子表达交流的意愿。更会孩子感到与你没有共同的话题,这就会导致孩子不愿意与你多说。想要与孩子构建良好的关系,我们更应该放平姿态去了解孩子,并适当地引导。而不是总以一种过来人方式进行强硬式的沟通。
2.总喜欢替孩子做决定。有很多家长或多或少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喜欢帮孩子做决定,总以为孩子还小,就很少会注重小孩子的感受。这样一来会让孩子感觉到他的自主权受到侵害,更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仅不愿意与你沟通,更想挣脱家长的“管制”。 打击式教育 家长在与孩子聊天的时候,聊不到三句就忍不住说孩子笨的情况是比较常见,或是我们都有亲身经历过。对孩子不仅会出现只这样言语上的打击,更是习惯性用比较来衡量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聪明程度。这不仅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更会让孩子疏远自己。
3.父母的双标行为。家长总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拿自己的管教当回事。那就要看看平时父母是否有双标行为。例如家长可以抱着手机玩,却告诉孩子快点写作业,看书去。当孩子反问,为什么你可以看手机,家长给出的理由:“我是大人,你是孩子”。这种解释在孩子心中是苍白无力的,这就会产生一种“凭什么”的心理,觉得父母说的话没有权威,才会产生沟通无效的结果。
4.家长的无视。我曾经在某个网页上面看到,说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是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说的话不重要。其实,仔细想一想确实是这样的,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跟家长说一些事情或者是意见的时候,往往都会被家长忽视或者是否定,所以时间一长,孩子就不愿意在跟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意见了。建议家长学会尊重孩子,对于孩子给予的一些意见,虽然不需要全部采纳,但是还是需要给他一定的肯定,这样他才愿意跟家长沟通交流。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历青春期,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会发生较大变化,他们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多理解和尊重孩子,给孩子更多自由空间。
男孩子青春期有哪些表现
一个是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凡事希望自己做主,不希望父母过多的插手干预。
第二是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即使孩子有了过错,你指出来他会跟你急,死要面子不承认。
第三是孩子的逆反性增强。就是在这个阶段,你说的话,孩子通常不大听,还有可能跟你对着干。
第四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与自己所认知的事情有差异的地方,会明显提出质疑,抬杠等情况。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必须要经历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带有比较严重的叛逆情绪,他们往往返反对家长的管教,喜欢与家长对着干,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交流,此时,家长要想与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就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
和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坚持调和的家庭关系。爸爸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关怀的人,假如大人天天在家吵架,从不关怀孩子的感触,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久而久之,孩子难免会出现叛逆心理。
树立积极的交流环境。在与孩子交流时,爸爸妈妈应该主动营建一个积极的交流氛围,让孩子感触到自己是被关注和注重的。可以经过表扬、鼓舞、礼物等方法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这样孩子会更加乐于接受爸爸妈妈的建议和关怀。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父母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尊重孩子。父母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父母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鼓励也讲究方法,减少孩子对父母的抗拒心理。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行为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往往自我意识增强,不喜欢受到父母的说教,还喜欢与父母对着干,面对这种情况,家长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有哪些
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的清醒,他们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厌学心理。厌学是青春期孩子最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具有厌学障碍的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情感上的疏离及行为上的消极令无数家长无所适从。
青春叛逆期是孩子成长必须要经历的时期,孩子进入叛逆期,一般性格和行为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情绪暴躁,与家长对着干,不想学习,夜不归宿等,面对孩子的这些变化,家长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
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喜欢挑战权威和规则,极力想要去打破这些;也喜欢和父母讲条件,当父母答应了自己的条件之后,才会去做父母要求的事情。
可能出现虚荣心特别强的问题,比如爱买名牌的东西或者喜欢打扮自己,甚至有些女性将自己打扮得特别的成熟、性感,如果已经出现了以上问题和表现非常有可能已经进入青春期,目前正处于叛逆期的表现。
对老师教学和行为的偏激评判。由于对学校部分老师的不认同和抵制,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与相关科目学习出现滑坡现象。有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差,不找自身的原因,总是挑老师的毛病,与老师对立,并煽动学生的对立情绪,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形成一股和老师敌对的势力。
对异性的盲目信任及亲近感增强。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他们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不良教育的影响,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他们非常渴望被人认同,很怕被人孤立,很怕自己观点,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态度被人否定。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表现有哪些
啥都不拒绝。有种孩子从来都不拒绝,一直都是老好人的形象,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的,害怕自己的拒绝别人后会失去对方,所以就算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会答应别人,时间一长孩子会有很大压力,内心也不会快乐。
本能讨好别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会不自觉地去讨好别人,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会第一时间去帮忙讨好别人,这是完全出于本能的,而不是被动的,孩子之所以这样和家长脱不了干系。
没自己的主见。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在外面听别人的话,就算有自己的想法,在别人提出决定之后也会毫不犹豫的跟随。
总是觉得要对他人的感受负责。如果觉得自己做事情,是为了让他人感到快乐,那就是问题了。对每一个人来讲,自己的情绪和心情,是自己负责的,而不是靠我们去取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