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随着每个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孩子都被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有些孩子甚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长时间下去,导致他们越来越离不开家人,事事都需要父母的帮助,很多家长为此也十分头疼,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呢?
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
1.找到适合孩子的事情
家长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找到适合孩子做的事情,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说,平时孩子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的时候,家长可以安排孩子自己把自己的玩具收回去;孩子早上起床的事情,让他们自己穿衣服等等,都是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当孩子对妈妈洗衣服有兴趣的时候,妈妈别怕孩子洗不干净,弄湿衣服,让孩子去动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不会到会,就是我们走路都是通过学习才会的,所以妈妈要多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多创造机会给孩子动手,这样才能让孩子动手能力越来越强。
2.学会平视孩子,允许孩子说“不”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放弃成人的姿态,仔细地聆听孩子的各种声音。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孩子的每一次说“不”,因为每一次的“不”都是孩子独立思考的表现,是他们在尝试进行自我的决策。所以面对这样说“不”的孩子,我们应该允许他去做表达,去理解他的想法。例如孩子挑食,不愿意吃青菜,那么我们就应该跟孩子一起寻找挑食的原因,找寻解决的办法。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明白自己的拒绝并不是一件坏事,他的表达是有意义的。而孩子也会更愿意去做独立的思考和尝试,不会因为害怕成人的指责而不敢向前。
一个自律的孩子会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一个自律的孩子会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力;一个自律的孩子会更加具备责任心;一个自律的孩子可以更好的学会“自我管理”......所以在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引导孩子,培养他们自律的品质。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律呢?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律
1.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
要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名人的事例让孩子知道“自律能让人更成功”这个道理。甚至可以跟孩子来一些情境互动,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能获得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成果。
2.循序渐进
不要逼迫孩子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给孩子一个周期,循序渐进式地帮助孩子改变,让孩子不断地体会到自律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长此以往,自律就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孩子的心里。
一个独立性非常好的孩子,就算以后离开了父母,自己也能够独当一面,那么为此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变得独立呢?
如何让孩子变得独立
1.让孩子自己选择
在涉及到孩子的事情上,尽量让孩子参与讨论或者让孩子自己决定,让他们有发言权,比如学习是先阅读还是先画画等等,让他自己选择;甚至他自己的孩子房怎么布置,也召开家庭会议,让他参与到讨论中 来。在什么位置布置阅读区,在什么位置放玩具,都尊重他自己的意见。让孩子做选择,培养他在生活中的掌控感、责任感和自主意识。
2.为孩子提供独立自主的成长环境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能力是一个长期的不可间断的教育过程,渗透在孩子生活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的事情。无论是在家庭还在学校,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有说话、做事、玩耍的自由,而不能以成人眼光和心理来干涉。
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一个能力,只有独立的孩子才能在以后的生活或者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就,那么为此,父母如何让孩子独立呢?
父母如何让孩子独立
1.学会示弱
高情商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时,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父母可以和孩子这样说:“今天爸爸妈妈感觉好难受呀,手头抬不起来了。你可不可以帮爸爸妈妈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呢?”“妈妈今天上班特别累,你在家里的时候,玩完记得把自己的玩具收起来好吗?”这种像孩子示弱的方法能够激起孩子的保护欲,让他在不自觉间学会独立。
2.学会偷懒
学会偷懒是父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父母在孩子的事情上处处勤快,把孩子培养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金贵少爷,这对孩子的未来十分不利。高情商的父母,会在教育的过程中偷懒。比如说,在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之后,就不再帮助孩子穿衣服了;把孩子的房间卫生留给他自己打扫;吃完饭之后让孩子帮忙刷碗等等。父母学会偷懒,不要瞎勤快,这样孩子才有发挥独立性的空间。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够管控好情绪,永远面带微笑,保持平和的心态。管控情绪是一项技能,谁掌握了这项技能,谁就能获得享受幸福的密码,情绪管理能力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如何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教会孩子认识情绪,能够正确地表达情绪。通常日常生活中引发不同情绪的事件机会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发现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提高孩子对情绪的敏感度。
二、注重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情绪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自己的自信心,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克服困难与挫折。
三、预见孩子可能会失望的情况或事件前,给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免孩子在失望后出现过激的情绪反应。
四、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的情绪发泄空间或环境。生活中所有遇到的事情都可能会引发负面情绪的产生,负面情绪的积压会导致身心发展受到损害。堵不如疏,及时的宣泄才能保持身心的“长治久安”。
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细心地照顾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做父母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可是,父母不可能永远都陪着孩子,毕竟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那么,父母该如何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呢?
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
其一,父母要杜绝溺爱孩子。有的父母对放任自由,认为孩子尚小,所以一切都由着孩子,一切满足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成人都包办了,不让孩子动手,就像孩子到了学走路的时候你不让他走路一样,无意中就扼杀了孩子日渐增长的能力,结果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父母心里其实也知道让孩子独立的重要性,可就是在行为上做不到“狠心”。所以,不杜绝对孩子的溺爱行为,就很难让孩子独立起来。
其二,父母要学会放手。父母要自我反省:自己是否对孩子干预和控制过多?是不是对孩子的大小事情都全包全揽?有没有尊重过孩子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孩子之所以不独立,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干预和控制得太多。
其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要从小培养,比如孩子玩完玩具,一定要督促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起床后,要让孩子整理好自己的房间。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吃饭,总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就不应替代孩子去做。持之以恒,孩子独立的能力就提高了。
其四,鼓励孩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勤快、爱劳动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如今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几乎包办了孩子所有的事情,家务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乎,现在的孩子几乎不会做家务,因为连吃饭还得父母把盛好的碗端在桌子上,并摆好筷子。不会做家务,以后可以慢慢地学。关键是从小不做家务会养成懒情的习性。
其实,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就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要从小事做起,让孩子有这种意识。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有人说,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在幼儿园就培养成了,这有一定道理。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独立呢?
如何让孩子独立:
1. 对于孩子能够自己作决定的事情,父母不要干涉孩子的决定,应该鼓励孩子自己作决定,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的习惯,把孩子培养成有主见的人。
2.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太能干,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放心让他自己去完成,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不依赖父母,从而养成独立的性格。
3. 父母要尊重孩子,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多对孩子作正面的评价,不在言语上对孩子进行否定和怀疑,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4. 对于需要孩子自己解决的事情,父母要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