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应该只教会孩子如何学习,更应该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因为父母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边,也不会在他们遇到危险时立刻出现,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就非常重要,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1.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孩子年龄还小,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对于哪些是能做哪些是不能做的事情没有界限,甚至因为无知没有常识,去挑战一些极度危险的事情,甚至很有可能危及到生命。家长作为有足够丰富的生活和人生经验的人,应该时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来丰富孩子的社会经验和增长孩子的见识,比如在日常看电视的时候,给孩子看一些因为不懂得自我保护而导致受伤害的案例或是社会新闻等,让孩子清楚的意识到这个社会是存在很多风险的,进而向孩子普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2.让孩子学会拒绝,建立界限意识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了解认识自己的身体,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科普生理知识,教孩子学会尊重保护自己的身体。孩子需要知道身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别人是不可以在没经过自己的同意下随意触碰的,任何让自己感受到不舒适的肢体接触,都是可以拒绝的,哪怕对方是你特别熟悉的朋友、邻居、亲戚等。让孩子懂得对人讲礼貌和保持自己的界限并不冲突。家长在教育孩子尊重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其他人的界限,不要侵犯到其他人的权力和底线。
当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从以外部控制为主转变为以内部控制为主时,就标志着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具备。一个自控力发展比较好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生活和学习进行自我管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1、发展自主性,才会掌控自我
一个自主性比较强的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约束、敢于表达自我意志,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当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从以外部控制为主转变为以内部控制为主时,就标志着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开始萌芽。
2、能主动顺从,才会自动响应
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控力最初是以顺从的形式出现的。在12到18个月之间,孩子开始能够明确意识到大人的希望和要求,并能自愿遵守简单的要求和命令。因此,只有让孩子学会主动顺从,他们在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时才能做到自动响应。
人际交往能力对提升孩子的情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但孩子的社交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就有的,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和引导。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1、为孩子的社交提供支持。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广泛的交友机会,当孩子们一起玩耍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父母也可以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并亲切友善地对待他们,也可以尝试和孩子朋友的家长们成为朋友,这样可以和孩子一起社交,同时也结识了拥有共同话题的朋友,父母的社交态度对孩子也是一种引导。
2、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家长要帮助孩子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养成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我们陪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要经常问孩子,图片中的人是什么感觉?图片里的人心情如何?
在生活中教孩子观察他人的感受,让孩子能够识别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等情感类词汇。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他自己以及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评判孩子的感受。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社交能力就一下子显现出来了,例如孩子在一个班级里,性格外向,喜欢社交的孩子会很快融入进去;而不善社交的孩子,会胆怯与人交往,一般无法融入集体。那么,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怎么培养呢?
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培养
1、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带孩子到超市购物,可以鼓励孩子把钱递给收银员;去麦当劳吃饭,可以让孩子去跟姐姐要多一包番茄酱;孩子很喜欢小伙伴的玩具,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问,或者用玩具交换。
2、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家长要帮助孩子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养成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我们陪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要经常问孩子,图片中的人是什么感觉?图片里的人心情如何?
在生活中教孩子观察他人的感受,让孩子能够识别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等情感类词汇。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他自己以及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评判孩子的感受。
3、寻找多种解决办法。当生活中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想出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跟孩子说你应该怎么做。例如遇到只有一个玩具,怎么能让大家一起玩?也许孩子一开始并不能给出合适的答案,家长不应该否定,而该鼓励他还能有别的方法吗?
社交能力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是我们与社会、与他人建立连接的桥梁。所以如果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好,家长一定要想方设法的帮助孩子提高这项能力,让孩子能够有自信的与人交往。
孩子的交往能力如何培养
一、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不善交际的孩子一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做不好,总是怕小朋友不喜欢自己,孩子越是这样,反而对交际越是恐慌,逐渐会变得懦弱、抗拒。
所以家长需要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不要对外人说自己孩子差劲,更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人,也可以试着从外在条件进行改变,比如让他变得“光鲜亮丽”,但要适度,不然孩子会变得虚荣。
二、引导孩子主动表达。就像之前《爸爸回来了》里面甜馨的表现,让很多家长很惊讶,说的一些话就不像是她这个年纪可以说出来的,我想这一定跟李小璐和贾乃亮平时的引导有关系。
在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多让孩子说说话,让孩子去形容一个东西,经常问孩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主动回答,多做一些互动,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善于表达,喜欢说话又逻辑清晰,小朋友自然喜欢跟他一起玩,长大后身边也不会少了朋友。
自主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自主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但是,如今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非常溺爱,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去做,剥夺了孩子的自主能力,使孩子缺乏了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1、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2、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3、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
4、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每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有很多种方法,可是难在千人千面,没有一定之规。没有一个方法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只有搞清楚问题基本逻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思维能力,可以参考下面的教育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及思维能力
1、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要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家长本身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以家长应在平时要注意好的言行会影响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感到自己的父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做好。这样孩子便会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中,学到家长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优良品质和好的习惯。
2、引导孩子形成自理的意识。家长一方面要改变自身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多过细做法,扭转孩子的依赖心态,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强化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在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完成自动所能及的事,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坚持自己穿衣、叠被、整理学习用品等,这样天长日久孩子的自理意识就会不断加强,自理习惯也会在自理能力的提高中逐步形成。
3、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好的习惯与较强的时间观念是分不开的,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理习惯的同时,必须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家庭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按时到校上课、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使孩子逐步学会在时间的制约下调整自己的行为。
4、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发现问题,除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外,还要有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观察是启迪孩子思维的最基本途径。观察也是创造的基础,家长注意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现象。比如每逢下雪天家长和孩子出去堆雪人,让孩子观察雪花的形状,只有孩子主动的学会观察,才能明白事物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