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家长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当别人受到欺负时,总是喜欢插手,喜欢打抱不平,不管自身能力允不允许,都要多管闲事。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也很是无奈。
孩子喜欢打抱不平怎样教育他
1、指导孩子交友。想要孩子正确地“管闲事”,首先,父母应该指导孩子的交友行为,让孩子学会判断助人的限度。孩子喜欢与他人交往是件好事情,孩子会因此有很多朋友,并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孩子交友也要慎重,不能总被朋友的不合理要求束缚,整天帮助闯了祸的朋友处理、善后。
2、不要训斥孩子。对于孩子的“管闲事”行为,父母千万不要严厉训斥,而是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让正义的大树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当然,鼓励归鼓励,在此基础之上,父母还要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水平,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教他学习正确处理同伴间问题的技巧,避免出现“帮倒忙”的现象。
3、先表扬孩子的行为,再为孩子讲解何为正确的打抱不平。在现在这个时代,孩子有打抱不平的意识十分难得,这说明了孩子的内心深处是个正义的人,我们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表示支持和鼓励,然后再教导孩子什么才是正确的打抱不平。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高,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加以引导。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大多数家长仍然采取的教育孩子的方式。然而,家长们会发现孩子在受到打骂过后,其爱顶嘴的毛病不但没有被改正,并且还会愈演愈烈,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喜欢顶嘴的孩子怎样教育?
喜欢顶嘴的孩子怎样教育
1、以商量的语气
当孩子拼房抗拒爸妈的要求时,爸妈就应该感到欣慰。这恰恰是孩子证明自己成长的方式。我们不可能养育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孩子,当孩子有自己的看法时,就是提醒妈妈,应该要换一种方式去对待他。爸妈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而是采取商量的方式,多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2、冷静对待,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之后再沟通
当孩子和家长沟通的时候表现出强硬的顶嘴现象时,孩子的情绪其实是很激动的,对于这种情况,李玫瑾老师曾表示,要对孩子说“妈妈不批评你,你冷静一下,咱们再沟通。”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孩子的激动情绪,这样孩子才会减少顶嘴的行为。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进入叛逆期后,想与孩子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孩子不是爱答不理就是大发脾气,沟通根本进行不下去,其实家长与叛逆期的孩子交流,是要掌握一定技巧的,要多理解孩子,少些说教和唠叨,给孩子更多自主权。
叛逆期的小孩子该怎样去沟通教育
不要过于唠叨
青春期的父母黄金准则就是不能唠叨,少说多做。因为孩子经历了十几年的灌输式教育,会慢慢的产生疲劳感。在青春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的时候,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能迫切的表达出来,而且有独立的意识,非常反感家长的价值观植入。
要与孩子产生双向沟通
沟通属于双向性的,必须要让孩子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青春期孩子都会有自主权的需求,家长需要给孩子足够的面子,这样才能消除沟通障碍,让沟通变得更加顺利。在一些比较小的事情选择上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即使把事情做砸也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
孩子进入青春期,对父母和老师的行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抵抗现象,于是会出现在学校不听话,违反校规校级,打架惹事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与老师一起纠正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孩子在学校不听话该怎样教育
1、第一时间先要与老师沟通,了解具体情况。比如孩子在哪方面表现不好?具体叛逆行为和表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发生的?仔细听老师描述,多听取老师的建议。
2、了解事情的表象后,再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哪怕孩子做得很不好,犯大错了,家长也要先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冷静自己的态度后用心平气和的态度与孩子达成共情。有了同理心后,才有助于深一步沟通,一起解决问题。
3、寻找问题根源,尝试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问题或其他情绪因素,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4、建立规矩和奖惩机制,和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矩和奖惩机制,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
随着手机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很多孩子也开始出现沉迷手机的现象,他们不但放学回家玩手机,甚至晚上不睡觉也要偷偷玩手机,这对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将造成巨大的影响,家长一定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孩子晚上偷玩手机怎样教育
不禁止,但是要合理安排手机时间。如果绝对禁止孩子玩手机,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做出过度的反抗,比如扔东西、打父母、离家出走等等。这样,父母帮孩子规划玩手机的时间就好了。每天按时上网,既能控制孩子玩手机游戏,又能培养孩子的时间感。
亲子沟通。沟通是最好的解决方式,父母可以找孩子深入沟通,了解孩子玩手机的情况,并给对应的意见,同时把沉迷手机的危害教育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知道天天玩手机是不可取的。
父母进行有效的陪伴。很多家长下班回家后,就坐在沙发上玩手机。他们之间根本不交流。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转而在网络上寻求“存在感”。所以,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问问孩子在学校的趣事或问题,让孩子知道自己被关心和爱护,才不会只是在手机中寻求存在感。
家长要以身作则。很多家长自己也是“手机控”,整天拿着手机,没做好正确的榜样,所以孩子就有样学样。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量控制住自己玩手机的频率,要以身作则,如果有工作上的需要,最好是避开。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偷钱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让孩子知道偷钱的后果,教育孩子的正确行为。
孩子偷同学的钱该怎样教育
不要强化偷的概念
孩子偷同学的钱父母知道之后,不要呵斥他,可以告诉他,不能随意把别人的钱拿到自己那里,因为钱不是普通的东西,而是代表着归属,属于别人的,就不能动,有时候因为他们的年龄太小,就会控制不出自己的行为,实际上,在孩子再大一些明白道理之后,会自然不再拿了。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虽然偷同学的钱了,但是也不要对孩子的偶然性的一些行为,就大惊失色或者吼骂,而是要问清楚目的,并且帮助他解决需求,而不是直接定义孩子的行为,要尊重小孩的自尊心,如果随意给小孩贴上一些不好的标签,这样只会让他的内心感到自卑和害怕。
孩子不听话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他们总喜欢与父母对着干,面对孩子这一现象,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私人空间,并教会孩子正确书法情绪的方法。
对不听话的孩子应该怎样教育
1、转移注意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物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转移后,会很快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2、有意冷落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耍赖时,家长要不予理睬,给他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更不要和他讨价还价。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没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再对孩子做简单而认真的说明,说清不能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