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吗,当然是肯定的;那么成绩对于孩子来说就意味着一切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到了高中成绩倒数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原因,找出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高一孩子成绩在班排倒数怎么办
第一,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因此成绩不好的孩子常常缺乏自信。
学校,老师和社会都喜欢那些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常常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及不认真的学生则批评的,甚至不理不睬,所以这些孩子常常有一种自卑感,因此这些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心和帮助,不能因为在学校表现不好,或者不爱学习而受到家长的冷落。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学习努力、成绩好,他也是你可爱的孩子,不努力、不好,仍然是你可爱的孩子。让孩子知道不管自己表现如何,但是自己作为一个人总是有价值的。同时,要时刻发现、注意孩子身上的优秀之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一条对于家长来说,我认为其重要性是压倒一切的。
第二,家长不能为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把自己目前的状态归因到学生时期,而是让孩子了解父母当前的生活。
有的家长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目前的情形不满意,经常给孩子讲“我过去没学好,结果现在很不成功,在单位不顺等等”,因为你的状态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如果你现在不如意,你把它归结到过去,那么孩子也自然会把自己现在学习不好归结到“幼儿园”阶段,甚至归到娘胎里去。
另外,还有些家长因为目前比较顺利,经常给孩子讲自己上学时如何努力,希望孩子效法。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家长也不要经常拿孩子跟自己的过去比,自己过去如何用功、如何优秀那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是家长自己的事。因为时代变了,“过去”无论如何已经过去了,也因为你是你,他是他,不可随便比较。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在孩子面前自然、真实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这样,孩子面前至少有一条生活的真实的道路,如果你有很好耳朵知识或者资本基础,那么套用一个传统的说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没有充分的只是或基础,那么“无智吃力”;这一切不用家长讲,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愿不愿沿着家长走过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第三,家长要控制自己不要过分介入,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
学习功课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习不好也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现在的家长由于担心孩子 将来的出路,或者怕丢面子,总是对孩子学习的事过度的关心。“你该做作业了吧。”一看见孩子来到自己身边,可能就冒出这么一句。
另外,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两人都眼睛睁的大大的在旁边看着,指指点点,比孩子还上心。家长的这种表现自然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家长的事,跟自己好像没有多大关系。难怪他们不爱学习、马虎了。
第四,创造条件,让孩子能够不受干扰地学习。
正像孩子个子不高、骨骼发育不良,家长多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高蛋白、高钙食物一样,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也不能替孩子长高。
在学习方面,家长能够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安静、温馨学习环境。家长自己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看电视上,更不能天天打牌、打麻将,因为过于喧闹的环境是不适合孩子们读书学习的。
孩子在重点班倒数,家长该怎么做才合适
第一、接纳肯定孩子。
接纳孩子的成绩,肯定孩子的学好意愿;接纳孩子成绩不好带来的情绪,肯定孩子为学习付出的努力。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以免被失败击垮!
第二、客观分析原因。
高中和初中相比知识难度进一步增加,学习压力、生活压力陡然增加,因此学习模式、生活方式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知识在于积累。重点班的学生一般学习态度端正、方法高效,如果入班时成绩不好,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追赶过程。
第三、立足特长选好学科。
无论文理分科还是新高考选课,都要尽可能的避免弱差学科,减少学习难度。
第四、学出特色打好双基。
跳出重点班的学生平时做题量较大、题偏难的怪圈。打好双基,适量做题,重视错题消化:
高考按分数录取,高考题型以双基为主:基础知识(容易题)占百分之三十,基本技能(中等难度题)占百分之五十,难题,压轴题仅占百分之二十,因此打好双基就赢了高考;
所有试题都是由容易题和难题组成。所有容易题都是由基础知识组成,按一定的模式解答,所有的难题都是由容易题组成;
所有的错题背后都有一个没记住的知识点或解题思路,认真消化错题,补上知识的空白和思路短板,做到弄熟一道题学会一类题。
孩子高一在班里倒数还有希望逆袭吗
1、孩子既然能考上高中,那就说明他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来应对高中知识点。
2、很多孩子考上高中之后会出现短期的自我膨胀,觉得自己啥啥都没问题。自我认识偏差,认识到初高中的不同,清醒过来就好了。
3、孩子大了,要求“自我”——越管我,越不学,所以会和家长对抗,导致下滑。但只要调整好,学习状态自然回来。
4、高一下滑还可能是荷尔蒙导致的懵懂状态,正确引导孩子对异性好感,不沉溺幻想,学习发育两不误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大多数家长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孩子会有你意想不到的能力。当然,最重要是父母要对孩子有信任,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