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升入高三后,面对接踵而至的考试,孩子的成绩和排名却忽高忽低,这样使得很多家长心里都非常没底,孩子心里也没底。不少家长就想了解下,孩子高三刚开始成绩不好,高三开始认真学习能来的及吗?
高三上学期成绩不好还来得及吗
高三了成绩很差不要紧,距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只要孩子真心想学习,完全是来得及的。
有的同学在高一高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并没有用全部精力学历,只要在高三找对学习方法,坚持努力学习,就能有很大进步。
所以说高三成绩差就该拿起书本、安心学习。放下一切觉得自己做不到的焦虑心情,只需要打开书本,从一科开始,慢慢积累最基础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下一科。
而且我个人觉得关于学习任何时候努力都不会太晚。而且在学习中进行努力,一定会让孩子拥有相对的收获。孩子到了高三,老师会有计划的复习,所以孩子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脚步,完成老师留的要求,只要踏踏实实的,相信孩子就能有所提升。
高三上学期成绩不好怎么逆袭
1、前期给他制定的学习计划符合实际、契合需求。家长要帮孩子每一科都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保证他接下来学的内容是能够学会的,而且是高考必考的。同时,太难的内容果断舍弃,只让孩子学习他能学会的,保证尽量争取到更多的基础分数。
2、及时的督促和阶段性反馈使学习效果有保障。因为距离高考的时间已经很短了,不容浪费,所以如何将制定好的学习计划切实执行下去就成了关键。为此家长紧盯孩子的提升目标,及时督促他调整学习状态、认真学习,并根据阶段测验适当调整学习计划,以最终结果为导向。
3、经常沟通,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一般来说,越是时间紧迫,越难以静心,学东西越浮躁,越难产生良好效果。所以在日常学习的间隙,家长发现孩子有大的情绪波动,就及时和他沟通,舒缓压力,偶尔开个玩笑,使孩子放松心情。或者适当的对他的投机取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张驰有度。
高三越考越差怎么办
1、保持良好的备考心态。很多同学心态崩了,是因为错题越来越多。高三后期,考试更加频繁,来自各地的最新模拟题会一股脑地投放给学生,这些题目千奇百怪,如果不能灵活应对,肯定会出现很多错题,起码对于多数学生是这样的。
所以,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法可能会完全不同,如果孩子是抱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做题,就会为发现问题而感到兴奋,就会陶醉于问题的解决中。如果这些做题,频繁出错影响学生的备考心情,就会适得其反了。
2、找到解题切入点。很多学生在考后试卷发下来那一刻,总是会惊讶,这道题这么简单,但为什么我就没做出来呢。其实这是因为你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回忆再现能力差,也可以说是对知识点的运用不够熟练。
建议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在脑海里回忆相关知识点,以提高你对知识点的印象。除此之外,大量做此类题型,尝试记住一些典型题的解题方法,并运用到类似的题目解答中,这样考试时就不会找不到切入点了。
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很多孩子在大题答的满满的,但分值却少的可怜。这说明孩子的答案忽略了核心关键词,答题时并未抓到要点。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知识点是你强行记忆的,并没有完成内化,也就是你没有达到理解的程度,这些知识点还不是你的,当然做不到熟练运用的地步了。
建议孩子平时做题时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急着去看参考答案,要有独立思考的过程,注意总结答案中的得分关键点,研究正确答案的解题思路,以提高孩子对把握答案要点的能力。
高三孩子越学越差的原因
1、盲目复习。这个是现在复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很多孩子最大通病。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发现没有效果。这是因为大家都跟着老师的进度进行复习,而同学们自身的进度不同。现在课本章节基本上是连续的,知识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前面没有弄清楚,但是跟着进度走,死磕“现在”的进度。
2、复习没有重点。虽然有些同学意识到有自己的进度,并且也根据自己的进度去复习了,但是效果还是比较慢。这个是因为复习没有讲究侧重点,一视同仁,这样会造成时间分配上的浪费。
3、紧张的备考中,很多高三学生性格上的弱点就会逐渐显现,像是情绪波动比较大,或是消极看待自己等等。如果不改变这种状态,无法安心参加考试,成绩自然会下滑。
高三孩子成绩下降了家长怎么做
1、家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关键。当孩子在高考前期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家长首先会想到孩子没有认真学习,再加上自己一直为孩子的事情操心,于是各种负面情绪会让家长焦虑不已。有的家长会直接将原因归结于孩子,对孩子的一顿责骂是免不了的。
这样的状态和做法无疑是会让事情更加糟糕的,家长需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家长作为成年人,无论如何是要为孩子做出一个表率的,只有自己先做到沉着冷静,才能正确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
2、认真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冷静应对才能解决问题。家长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就需要冷静分析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这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应该考虑家长自身的一些因素。这个过程需要和孩子进行细致耐心的交流,这个交流过程家长应该充分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一味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