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名人  > 隋唐名人 > 刘禹锡的十首代表诗

刘禹锡的十首代表诗

2023-11-28 16:16 477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他的一生写了很多的作品,代表作有《乌衣巷》《陋室铭》《西塞山怀》等等。

刘禹锡的十首代表诗

1、最哲理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刘禹锡的传世之作,受到无数人的喜爱。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回顾自己的半生,刘禹锡被贬谪了二十三年,连白居易都同情惋惜不已。

可难得是的,刘禹锡苦闷,但并不绝望,他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刘禹锡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生命变得美好而辽阔。

2、最豪迈自信的秋日诗:《秋词二首·其一》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先秦到唐代,自古以来,秋天都是悲伤的,到了刘禹锡这里,秋天却有了万丈豪情。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刘禹锡用自己的豪情一扫秋日的萧瑟与凄凉,赋予了秋日新的含义。

少有人知的是,写下这首豪迈自信的《秋词》时,刘禹锡正是被贬到朗州的时候,处于人生的低谷。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不正是因为他在任何坎坷时,都能豪迈而歌吗?

人生,最温暖的是希望,最值得期待的是明天。不管未来如何,无畏才是最好的姿态。

3、最令人感慨的怀古诗:《乌衣巷》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东晋时,乌衣巷曾住着王谢家族,显赫一时,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败,不禁令人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刘禹锡巧妙的以燕子为引: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显赫与衰败,繁荣与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那种人世变幻的沧桑之感,尤为强烈。

全诗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我们在说人生无常的时候,也说无常是美。因此我们对此人世,仍有长长的眷怀。

4、最巧妙的情诗:《竹枝词二首·其一》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被贬夔州时,爱上了这里的民歌《竹枝词》,他依调填词,写下许多佳作。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全诗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你爱我,还是不爱我”,“对我有情,还是无情?”,这真是恋人间最俏皮的情话了。

5、最苍凉的怀古诗:《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此诗怀古伤今,全诗酣畅淋漓,寓意深刻。

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无论你怎么伤心怎么难过,客观的世界依然在运行,不管你怎么伤心,山河美景此刻依然波澜壮阔。

6、最品行高洁的古文:《陋室铭》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传颂最广的古文,当属这首《陋室铭》。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陋室铭》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陋室铭》不仅是刘禹锡的心声,更是千百年来,许多士子坚守节操的共同心声。

7、最温柔娴静的诗:《和乐天春词》

《和乐天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能豪放,能自信,刘禹锡还很温柔。

此诗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只能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

诗人通过对宫女神态的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诗意别出心裁,富有韵味。

全诗最妙的在于结尾,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能写豪放自信的诗,也能写温柔的闺情诗,每个人都有许多面,值得我们细细了解。

8、最得意的诗:《再游玄都观》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词写于824年。14年前,刘禹锡被召回长安,在游览玄都观时,写下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被当时的宰相武元衡针对,再次被贬。

14年后,刘禹锡再次回到长安,此时,武元衡也早已去世。刘禹锡写下《重游玄都观》,重提旧事,向打击作者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即使失意了14年,可刘禹锡心中那正义的火种,却从未熄灭。

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9、最通俗易懂的哲理诗:《浪淘沙九首·其八》

《浪淘沙九首·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到夔州时所作。

在被贬谪后,刘禹锡依然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刘禹锡在偏远的地区苦苦等待,他能主动借助自然之力调节内心的矛盾,思想为之开阔,情绪变得乐观,诗歌也转向豪放。

脸上的泥土不能阻止眼中的光芒,生活的艰辛不能阻止内心的渴望!

10、最不服老的诗:《酬乐天咏老见示》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晚年的刘禹锡生活在洛阳,和白居易结为好友。

这一天,白居易给刘禹锡写了一首诗,感慨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十分消极。

刘禹锡于是回了这首诗,没有白居易的消极,充满了昂扬之气。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极力赞扬夕阳西下时的霞光满天,昂扬奔放,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从此,面对年老,从此不再抱怨,面对夕阳,从此不再感伤。

生活不会因为一句怒吼,而有所不同,却会因为一个微笑,变得格外美丽,要记得你的微笑,胜过世间所有美景。

刘禹锡诗歌特点

1、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

2、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3、刘禹锡的诗有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刘禹锡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刘禹锡在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随即踏上了仕途。他先是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担任幕僚,随后又历任监察御史、太子宾客等职。他积极参与政治,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才能和胆略。他曾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敢于直言进谏,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然而,在政治上,刘禹锡也曾历经坎坷。他因参与永贞革新而得罪了当权者,被贬为朗州司马。尽管遭遇不公,但他并未沉沦,而是借此机会深入了解民间疾苦,进一步坚定了他的政治信仰。

在朗州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歌体诗篇,如《竹枝词》、《柳枝词》等,这些作品都充满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被召回长安。然而,他的才华和胆识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反而再次受人排挤。他曾在元和十一年(816年)写下《再游玄都观》一诗,表达了他对当年参与永贞革新者的怀念和敬意。

此举触怒了当权者,他再次被贬为播州刺史。在播州期间,他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习俗,创作了许多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诗篇。

长庆元年(821年),刘禹锡调任夔州刺史。在那里,他继续关注民生疾苦,创作了《竹枝词》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敬畏之心。

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调任和州刺史。和州地处长江之滨,风景秀美。在这里,他创作了《乌衣巷》、《春词》等诗篇,抒发了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之情。

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回到洛阳。他在洛阳任职的这段时间里,继续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生活的诗篇。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在洛阳病逝。他的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他的才华和胆识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篇优美动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至今仍然广为传颂,为后人所喜爱。

这就是盛世唐朝刘禹锡的一生。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用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

上一篇:刘禹锡的千古绝句 上一篇:文成公主是哪里人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